8 月19 日|【華泰宏觀+策略】海外金融條件與港股風險偏好監測 二十一期金融市場資金可得性和融資難易程度有助于前瞻判斷全球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走勢,而港股受海外金融條件溢出更加明顯,對海外金融條件的變化更加敏感。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把握海外金融條件以及港股微觀風險偏好的變化,華泰宏觀團隊與華泰策略團隊聯合推出系列報告,本周為第二十一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上周概覽
從海外金融條件來看,外匯市場美元流動性收緊,美國主權、企業和銀行信用風險均回升。上周美債利率一度漲破4.3%,為金融危機以來新高,美元走強至103.4,外匯市場美元流動性收緊,股票和債券市場波動率明顯上升,美國主權、企業和銀行的信用風險均上行。
從港股風險偏好來看,不同主體風險偏好出現分歧。從港股估值角度來看,當前港股絕對估值和相對A 股估值水位皆展現出投資性價比;資金結構方面,主動性外資流出,上周產業資本回購總體金額則較上上周大幅上升。
二、宏觀—海外金融條件高頻監測
美元流動性指標:1)美元凈流動性=美聯儲總資產-財政存款-逆回購是流入金融體系的資金量,凈流動性越高美元越充裕。2)銀行系統壓力監測指標,SOFR-OIS 利差是3 個月期SOFR 和隔夜利率互換之間的差額,息差擴大反映了貨幣市場借貸成本上升;美國銀行業存款和資產負債表變動反映了資產負債的細分結構;聯儲BTFP 貸款量反映了銀行的應急流動性需求。3)國債市場流動性,美債買賣價差越小代表國債市場流動性越好;彭博美國和德國國債流動性指數越小,國債市場流動性越好。4)外匯市場美元流動性:
歐元、日元、英鎊貨幣互換基差代表使用上述貨幣在外匯市場獲得美元所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基差越小代表外匯市場上美元越稀缺;FIMA 回購協議工具與央行貨幣互換工具(Swap)都是海外央行從美聯儲獲取美元流動性的工具,使用量越大,表示海外美元需求越高。5)波動性指數,MOVE 指數和VIX 指數越高,分別代表美國國債市場和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越大。
海外信用風險:1)企業信用利差,美銀美林美國企業投資級(BBB)債和高收益債券利差水平越高,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越大,而安碩摩根大通美元新興市場債券ETF 價格越低表示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越高,其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越大。2)信用違約掉期,北美CDX 指數(投資級企業)、歐洲Itraxx指數(投資級企業)和主要銀行的CDS 指數越高,代表債券違約風險越大。
三、策略—港股微觀風險偏好監測
港股估值情況:1)主要指數估值歷史分位數:恒生指數采用常用的PETTM與PBLF,考慮此前互聯網企業盈利情況或不適用于PE 估值法,恒生科技指數采用PSTTM 作為替代指標。2)AH 溢價情況,反映分行業港股股價當前相對A 股的投資性價比。
資金流動和頭寸:1)南向資金,刻畫內資對港股的配置行為和當期行業偏好。2)外資動向,利用EPFR 提供的海外共同基金資金流數據,監測外資主動、被動型共同基金的交易行為與偏好。3)空頭頭寸,利用恒生指數看沽看購頭寸比刻畫空頭頭寸,自下而上計算了港股互聯網、地產兩大重點板塊的做空比例情況,反映空頭對港股整體和主要港股板塊的交易行為與偏好。4)產業資本,統計全部港股產業資本回購的家數和總金額情況,一般而言,產業資本大額回購是重要的底部行為信號。
風險提示:海外銀行風波升級 地緣政治風險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