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為“世界母乳喂養周”,旨在促進社會和公眾對母乳喂養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和支持母乳喂養。特發表一篇《我的門診小故事》,獻給哺乳期的媽媽們,祝媽媽們哺乳期順利。在門診中遇到形形色色的產后媽媽,帶著各種各樣的哺乳問題,我們也分享著寶媽的各種喜怒哀樂。今天分享的小故事來自興安小區的一位產后媽媽。
產后媽媽一臉愁容說:“大夫,我實在受不了了,乳房脹痛,寶寶吸不出奶,還反復咬乳頭,三天兩頭堵奶,我快崩潰了,跑了好幾家醫院,都沒好法。”
接診后詳細詢問病史得知,寶媽在產后恢復機構辦理了千余元的套餐卡,沒事便去乳房按摩、通乳,共10余次,后來因漲奶、堵奶又去多家醫療機構,醫生都讓其哺乳后再用吸奶器吸空,結果癥狀不但沒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經檢查、評估乳房后,我給予寶媽推拿出部分乳汁緩解疼痛,告知停止吸奶器的使用,指導媽媽正確的母乳喂養理念及姿勢,把乳房還給寶寶;讓寶寶多吸吮,讓乳房多休養生息,自我恢復泌乳規律。寶媽經過半個多月的調理,終于癥狀好轉,恢復正常喂養。
通過分析此寶媽的三個誤區得出總結:乳房在沒有脹痛、腫塊的情況下,不要反復按摩、通乳,正常泌乳受到干擾,容易造成供需失衡,吸奶器的使用,造成越吸越漲;乳腺的推拿按摩不要時間太長,最好不超過30分鐘;漲奶情況下,不專業的推拿手法,容易造成乳腺管的錯位,乳汁滲入組織間隙,為乳腺炎埋下隱患。
母乳喂養看似簡單,卻誤區重重。錯誤對待,只能損傷乳腺,加重病情,有的最終被迫斷奶。在這兒奉勸各位寶媽,乳房正常哺乳情況下,不需要干預太多,遇到腫塊、堵奶、發燒須經專業機構評估后,再做按摩、推拿。有些漲奶、積乳囊腫、回奶塊是不需要推拿按摩的,干預過多往往適得其反。
(平陰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副主任護師 孫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