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給那些說房價要上漲的人,再潑一盆冷水,
繼住建部提出認房不認貸以后,這兩天北京,深圳分別發文支持,發的內容也大同小異。都是大力支持和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樣的發文支持,很可能接下來一線城市要實施認房不認貸。但具體的實施過程應該不是全面放開,而是局部實施或者是下調難度。
因為現在高層對于房地產的態度就是平穩健康發展,首先追求的是平穩,所以現在的救市政策都是以托底為主,并不是以上漲為主。并且現在的救市政策也就一線城市的工具箱里面還能拿出一些東西,二三線城市早就是應出盡出。工具箱里面除了剩余一個鼓勵買房的大喇叭以外,什么都沒有了,至于降房價,降存量房房貸利率,好像并沒有在這個工具箱之內。
還有就是現在的一線城市確實也沒辦法完全放開。因為一線城市吸納的購房群體是全國范圍內的。如果一味鼓勵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很容易形成虹吸效應。二三線城市的土豪,就會趕緊賣掉手里面的房產,往一線城市轉移,因為現在二三線城市能夠保值升值的核心資產確實比較少。
以前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可以帶動二三線城市跟著上漲,現在一線城市的上漲只會引發二三線城市的集體拋售,因為所有的政策在二三線城市已經用過一遍了,已經很明確了,短期內二三線城市房價很難復蘇。
并且還有一點就是,經過這兩到三年的房價下跌,很多業主的預期嚴重不足,包括一線城市業主的預期也是低迷,如果現在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很多人會選擇高位出貨,落袋為安。先賣房,再換匯,甚至是潤出去。
所以你不管是從政策看,還是從風險來看,一線城市都不允許房價大漲,最起碼現在是不允許的。現在的救樓市政策都不能以上漲作為解讀,而是以托底樓市作為解讀。現在之所以把放松的政策向一線城市蔓延,就和2022年年初三線城市放松的政策向二線城市蔓延一個道理。
當初是二線城市不景氣了,現在是一線城市也不景氣了。國家統計局7月15號發布的70城房價數據里面,一線城市全部淪陷,全部下跌。
北京6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量大約只有3月份的一半,并且七月份的成交量比六月份還要低。上海同樣如此。3月份二房的成交量達到23991套。6月份只有12600套,成交量下降也接近一半,并且上海6月份二手房房價環比下跌1.2%,在70個大中城市里面,跌幅位居第一位,這可是一線城市呀。然后是廣州,深圳二手房的成交量跌幅雖然沒有北京,上海的大,但也呈現下降趨勢。
三線城市成交量下降,開始瘋狂救市,二線城市成交量下降,政策也是應出盡出。那現在一線城市成交量也出現了下降。也開始不景氣。那出一些救市政策,那不是正常的市場反應嗎?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并且這兩年的救市路線,大家還看不明白嗎?以前是救一線拉動二三線,現在是哪里不會點哪里,因城施策。三線向二線蔓延,郊區向主城區蔓延。哪里不行托底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