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2日,沈曉明在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并主持召開座談會。
□石丹丹
8月22日,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有效促進群眾增收,著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鞏固農村基層組織的基本保證,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如何為集體經濟賦能增效,是擺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以黨建引領“塑形”,筑牢集體經濟發展根基。村集體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承擔著各地區發展的重責。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是鞏固基層基礎、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不斷健全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體系、政策體系、責任體系。為此,要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結合,構建“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的責任機制,將農村基層組織優勢轉化為集體經濟發展優勢,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激發“人才引擎”動能,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百姓富不富,關鍵靠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支敢闖敢干、敢拼敢超的村級班子是帶領群眾致富的關鍵。只有切實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才能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同時,要把年富力強,有知識、懂技術的鄉村青年培養成村級后備干部,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與致富能人,鼓勵經商能人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產業能人參與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領辦集體經濟項目,持續為鄉村發展提供新動能。
拓展特色產業“造血”,壯大集體經濟惠民。各地應立足于本地區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因村施策推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要選準產業定位,鞏固發展好現有優勢產業,不斷挖掘新型特色產業,從而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集體經濟特色產業發展格局。要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經營主體+N”的發展模式,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促進增收。要打造村集體經濟產業鏈布局,加快工業和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加快農產品品牌打造與文旅產業發展融合,以特色“產業鏈”帶動“致富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