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六盤水市生態環境局嚴格把好源頭管控、技術審查、集體審查、現場復核“四關”,全面強化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管理,不斷提升環評服務質量和效率。
一是嚴格收件受理,把好“源頭管控關”。制定印發《六盤水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精簡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規范審批程序,并在日常審批工作中嚴格執行。明確所有環評文件審批申請均通過“貴州政務服務網”提交,即受理,即評估。進一步規范明確申請材料清單,申請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環評文件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具體緣由及建議,從收件受理環節加強管控,從源頭提高環評文件編制質量。2023年以來,通過“貴州政務服務網”收到環評文件113份,受理111份,不予受理并告知具體緣由及建議2份。
二是嚴格技術評估,把好“技術審查關”。強化專家審查把關責任,邀請業內權威專家,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審查專家質控表》,細化列明審查要點,加強對環評文件抄襲、關鍵內容遺漏、數據結論錯誤等弄虛作假情的審查,嚴把專家審查關。2023年以來共組織召開環評專家審查會7場次,函審200余次,提出各類修改意見500余條。制定《六盤水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內部質控方案》,壓實評估人員責任,提高技術評估質量。2023年以來,共指導108個建設項目修改完善環評文件,共出具93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技術評估意見。
三是嚴格集體討論,把好“集體審查關”。建立建設項目環評審查會議討論制度,采取分區負責、集中討論、集體決策的模式,強化對環評文件的全面審查。由六盤水市生態環境局召集技術評估單位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對工藝復雜、存疑較多的項目召集環評單位、項目業主單位參加審查,現場質詢答疑,并對環評單位和業主單位開展現場幫扶指導,借助集體力量、集體視角,共同審查環評文件,切實提高環評文件審批質量。2023年以來,共召開項目審查會25次,對100余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進行集體討論審查。
四是嚴格現場踏勘,把好“現場復核關”。完善復雜、敏感項目現場踏勘制度,對新興產業、工藝復雜、選址敏感、公眾關注度高等項目,組織專家、技術評估人員、屬地分局、環評編制單位、項目業主赴項目現場進行踏勘核查,全面摸清項目選址、環境保護目標分布、污染物排放去向等有關情況,核查與環評文件描述的一致性,全面審查環評文件編制質量,提高環評文件編制的科學性、客觀性、合理性。2023年以來,共對10個重大項目開展現場踏勘核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官網 張書衡、陳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