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6月26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活動走進淮安。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來,淮安聚焦破解項目審批“慢”、推進“堵”、手續“煩”等問題,以“數字化”改革推進高效便利政務環境建設,開發了項目全周期嵌入式監督管理平臺。全市400余個重大產業項目統一接入平臺,實時跟蹤,精準感知問題堵點,著力打造“辦事效率最高”營商環境。2022年全省“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速度考核中,淮安市名列全省第一。
“通過對接‘工改’‘聯合圖審’等審批系統數據,平臺能實時監測各類項目審批情況。”淮安市委營商環境優化辦公室工作人員梁衡介紹,平臺將項目全周期分為前期準備、立項用地、建設許可、施工許可、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生產達效七個階段,倒排每個階段審批時限,能實現項目問題精準定位與超期提前預警。
梁衡舉例,淮安斯密斯液壓動力單元制造項目是淮安2023年重大產業項目,項目立項后面臨法拍土地規劃調整、法拍廠房消防驗收不合格等一系列問題,項目手續難以辦理,影響項目建設進度。今年5月16日,平臺發現項目推進緩慢,立即生成項目推進緩慢預警工單交辦到項目幫辦單位淮陰區淮高鎮,淮高鎮收到預警工單后主動協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于6月2日完全解決問題并指導項目報批相關手續。與此同時,平臺交辦審批服務工單到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和市住建局對項目規劃施工審批手續聯動服務,該項目于6月21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只用19天就完全辦結了項目開工前全部手續,項目建設進度大大提升,企業家對此贊不絕口。”
“平臺運行以來,已發現項目問題546個,完全解決問題414個,完成率75.82%。”淮安市委營商環境優化辦公室副主任張文兵介紹,平臺還建立了項目推進“黃旗”評價制度,對30日內未解決問題的責任單位給予“黃旗”警告,倒逼相關單位提升服務效率。此外,市營商辦還定期邀請項目投資方開展“1+5+N”服務評價,對項目所在縣區、項目主要服務部門和一般服務部門服務情況評價打分,推動項目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在2022年全國工商聯開展的“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調查中,企業對淮安市“企業生命周期中辦理事項”評分全省第三,整體營商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二。2022年全省“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速度考核,淮安市名列全省第一。
(校對 張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