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從電視機成為互聯網終端,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機頂盒就注定是一個過渡性產品,其中包括廣電盒子。
(資料圖片)
1. 機頂盒 的誕生
機頂盒最早是為了付費電視業務誕生的,一開始它還不叫機頂盒。
我們在《有線電視75歲了,未來將走向何方?》一文提到,1980年的美國有線電視協會展上(SCTE),TOCOM公司推出了一種55頻道的可尋址轉換器,當用戶需要新服務時,不用派人上門調整設備。
這種可尋址轉換器就是機頂盒的前身。
因為人們通常把這種盒子放在電視機的上面,英文是“Set Top Box”,即放在上面的盒子,在我國就叫機頂盒。
至今,還有部分人保留著把盒子放在電視機上面的使用習慣。但更多的人把盒子放在電視下面。
2.退出 歷史舞臺?
2006年,電視機開始數字化,逐漸具備了數字機頂盒的硬件功能。很多人認為,機頂盒將成為一個過渡的產品。
想不到的是,17年過去了,還沒過渡完成。
這期間,廣電機頂盒先后經歷了智能盒子、IPTV盒子以及智能電視的三波沖擊,至今仍能頑強地活著。這得益于高效的廣播傳輸優勢。
現在,電視機已經完全互聯網化,可以連接豐富的內容,開始屏蔽盒子們。
(圖源:洛圖科技)
今年上半年,智能電視盒子逐月同比下降,線上零售量僅萬臺,同比大幅下降%;合計零售額為億元,同比下降 %。
智能電視也讓廣電和IPTV盒子的開機率越來越低,正在迫使廣電盒子退出歷史舞臺,下一個將是IPTV盒子。
與盒子捆綁的電視網絡運營商,面臨系統性風險。
3.機頂盒 的本質
機頂盒的存在,首先是彌補電視功能的不足。
智能網絡機頂盒是對非智能電視功能不足的彌補,存在的意義比較簡單。
IPTV機頂盒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是組播網和安全播出虛擬專網很難分割的一部分,是運營商擴展廣播電視業務的必要代價。
廣電機頂盒對廣電運營商而言,首先是一個加密收費工具,在壟斷經營時期,也是一棵搖錢樹,捆綁了很多利益。雖然在廣播數字化之初,就有了將機頂盒與加密模塊分離的技術標準,但既得利益阻止了該標準的實施,把電視運營商的命運與機頂盒捆在了一起。
這就是三網融合之初失敗的機卡分離。
4.為什么必須 實施機卡分離?
首先,廣播電視傳輸服務包含了基本的公共服務,將這部分服務與作為收費工具的機頂盒捆綁,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務成本,降低了公共服務水平和老百姓的獲得感,客觀上造成公共服務權力的設租,以及機頂盒利益的尋租 。
其次,機頂盒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多出來的媒介,是反人性的。
在數字化之初,基本廣播電視服務捆綁機頂盒,就惹了眾怒,直到現在,人們心中的怒氣仍未消散,一提機頂盒,很多人就會怒火中燒。
但是,促使機頂盒獨立的安全分離,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并且很容易被操縱和扼殺,只有在歐洲比較成功。
機卡分離失敗的結果,就是整個廣電行業走向反人性的一面,并掉進了機頂盒大坑,面對智能電視,有被淘汰的風險。
為了跳出機頂盒大坑,運營商們開動腦筋,通過引入軟終端概念,讓電視業務直接進入智能電視。
《軟終端能拯救有線電視嗎?》一文,對軟終端的由來及未來,進行了詳細分析。
軟終端概念的提出,表明網絡運營商至少認識到自己不應該定位機頂盒運營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軟終端的本質是云計算服務,看電視的成本很高。
5.機頂盒 真要滅亡了嗎?
如果僅僅為了看電視、點視頻,且機頂盒性能落后于智能電視,毋容置疑會走向滅亡!
除非機頂盒具備了其它強大的功能。
比如,機頂盒進階到了MiniPC,或者MiniPC主機變成了機頂盒的樣子。
或者,像Apple TV機頂盒,具備與MiniPC融合的條件。
另外,當有線電視在安全分離的基礎上,升級了DVBC2傳輸標準,并將超高清廣播作為基本公共服務提供,那么,沒有DVBC2解碼器的電視,都需要外接廣電機頂盒。
所以,DVBC2將讓廣電機頂盒重新繁榮。
如果能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英特爾、蘋果很有可能會跟進。
這時,英特爾可以讓MiniPC變成有線電視機頂盒,實現20年前讓PC機具備機頂盒功能的夢想。蘋果電視產品支持有線電視,可彌補當年喬布斯沒能進入該市場的遺憾。
只要中國廣電開放發展,聚焦廣播傳輸覆蓋主責主業,不斷升級傳輸技術標準,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上,用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激勵創新,讓廣電機頂盒性能超越智能電視,機頂盒會重新獲得新生。
全文完,如果覺得對行業發展有利,就請隨手點個贊或者討論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