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歇,蟲出沒。
廣東一女子在田間勞作后突然高熱不退,
(相關資料圖)
并發展到多器官功能衰竭。
幸好醫生發現了
她身上的一個“小傷口”,
對癥治療,這才轉危為安……
突發高熱,
醫生憑圓形焦痂“破案”
家在廣東陽江的林阿姨平時要下農田勞作。近日,林阿姨突發高熱,體溫一度升高到40℃。發病約十天,見遲遲不退熱,她便到當地醫院就診,但沒想到依舊高燒不退,且病情逐漸惡化,出現心臟,腎臟,肺臟、肝臟等多器官功能障礙。
發病近兩周時,林阿姨被轉送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求助。該院急診團隊接診后,經詳細詢問病史,且為林阿姨進行細致的查體。
查體時,他們發現在林阿姨左側胸部內衣遮蓋下緣的位置,有一個黑褐色的圓形焦痂。結合這一特殊的癥狀,接診的劉威鵬醫生立即意識到接診了一位重癥恙蟲病患者。林阿姨立即被轉入急診科EICU接受進一步治療。
團隊發現林阿姨身上的黑褐色的圓形焦痂
進一步檢查顯示,林阿姨合并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多器官衰竭,急診科醫護團隊立即為她進行氣管插管和呼吸機支持治療;同時,考慮到她的尿量減少,存在嚴重代謝性酸中毒,醫護團隊立即啟動血液凈化治療,為她替代腎臟功能、糾正內環境紊亂。
一波三折,
最終安然無“恙”
經過晝夜不停的重癥治療及護理,林阿姨逐漸轉危為安,慢慢脫離了呼吸機及血液凈化支持。
然而,恙蟲病導致的心肌損害、心功能障礙又成為擺在急診醫護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林阿姨出現了嚴重的心律失常,反復發作的心房撲動、顫動,常規的復律藥物效果欠佳,如果不及時糾正再發心功能衰竭,一切將會前功盡棄。
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啟動院內MDT,請心血管內科、康復科協同救治,最終決定在控制交感神經興奮的同時予以復律藥物,并加強鎮靜。治療方案調整后,林阿姨“躁動不安”的心臟終于穩定了。
然而沒等大家松一口氣,林阿姨又出現了重癥后的譫妄——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林阿姨總是胡言亂語、大喊大叫、躁狂發作。該院急診醫護團隊立即啟動重癥康復以及家屬參與的心理支持治療。治療方案優化,配合藥物治療后,林阿姨的精神癥狀終于得以緩解。
在急診醫護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雖然過程一波三折,但老人家最終安然無“恙”,順利出院。
急診科副主任楊正飛教授帶領醫護團隊聯合查房
小蟲“大病”,
高熱后這些位置出現焦痂需警惕!
“廣東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楊正飛教授介紹,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一種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類是主要的傳染源和宿主,其它如兔等嚙齒類動物以及豬、貓、禽類也能感染。恙螨是主要傳播媒介,疾病主要通過恙螨幼蟲叮咬傳播給人。
楊正飛教授指出,恙蟲病患者如果得到及時的識別和治療,疾病的預后非常好;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識別和治療,或者合并其他基礎疾病,則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如心、肝、腎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等。重癥恙蟲病病死率可高達30%,沒有規范治療的死亡率高達60%,是名副其實的“草叢殺手”。
當人被恙螨幼蟲叮咬之后,通常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4-21天,常為10-14天)才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颊叩囊淮笈R床表現是發熱,通常是達39-41°C的高熱,伴有寒戰、頭痛、全身酸痛等。其次是皮疹。皮疹可為斑疹、斑丘疹,由于不會瘙癢,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皮疹,因此通常需要仔細查體發現焦痂或潰瘍來判斷。
焦痂常見部位位于身體潮濕、汗多的私密部位,例如腋下、乳房下、腹股溝、后背以及內衣遮擋部位邊緣等。淋巴結腫大也是常見表現,可以是淋巴引流區的淋巴結腫大,比如叮咬上臂可出現腋窩淋巴結腫大,叮咬下肢可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也可以是反應性的淋巴結腫大。
恙蟲病的治療相對簡單,早期發現很關鍵,除了對癥治療外,還有“特效藥”——四環素類的藥物,如米諾環素,多西環素。效果立竿見影,早期服藥后一般24-72小時內體溫即可下降,連續用藥7-10天基本痊愈,具體治療療程需要醫生進一步判斷。但要注意8歲以下兒童慎用,且用藥后要避免陽光暴曬,否則容易出現光敏性皮炎。
預防:
雨后到草叢灌木叢
穿長褲別長時間坐臥
除了早期發現,做好預防措施是避免受到恙蟲病侵害的關鍵。主要措施包括在恙蟲病流行區域,開展滅鼠,經常清除居住地、作業場所及道路兩側的雜草,填平坑洼,以增加日照,降低濕度,減少恙螨繁殖;對不能除草的區域可用化學殺螨劑噴灑。
專家提醒,到草叢、灌木叢、樹林等地尤其是雨后經過上述地點,需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長時間坐臥。最好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防止恙螨叮咬,或在暴露的皮膚上噴灑驅蟲劑。對于有恙螨叮咬或者曾在野外活動的人,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或體征,例如反復高熱,皮疹,焦痂,淋巴結腫大等,要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告訴醫生曾有野外活動史。
蚊蟲活躍季,
人極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種疾病,
蜱蟲、隱翅蟲、恙蟲……
收好這份實用防蟲手冊+急救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黃睿、劉文琴、劉威鵬
部分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