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2日釘釘召開的2023生態大會上,釘釘總裁葉軍首次公布釘釘商業化的核心進展:截至2023年3月末,釘釘軟件付費企業數達10萬家,其中,小微企業占比58%,中型企業占比30%,大型企業占比12%;釘釘付費日活躍用戶數(DAU)超過2300萬。“至此,一條適合中國to B行業的商業化路徑初見成效”,葉軍表示。
(相關資料圖)
釘釘自成立以來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國內協同辦公領域的頭部公司,2022年宣布全面商業化,制定了清晰的商業化路徑。此次公布的最關鍵商業化指標,也顯示其商業化道路進展順利。
葉軍透露,釘釘年度經常性收入(ARR)遠超半人馬公司1億美元標準,僅軟件訂閱式GAAP年收入也已明顯超過這個數字。年度經常性收入反映了當年客戶的簽約情況;GAAP收入反映了當年實際履約的情況,更真實地反映了經營的實際情況。葉軍表示,這是釘釘首次公布商業化的關鍵指標。
過去一年多,釘釘逐漸摸索出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PLG(產品Product驅動和底座PaaS驅動)+SLG(銷售Sales驅動和服務Service驅動),即以“平臺化產品力+生態開放”來為企業服務做深價值。
面對中國企業服務行業中的需求定制化、獲客難、數據孤島以及SaaS軟件使用頻次低等痛點,釘釘的“PLG+SLG”模式將核心化解三個層面的難題。其一,利用平臺化產品力幫助企業客戶低成本解決定制化需求,做深中國SaaS軟件價值;其二,利用生態開放帶動整個to B產業鏈,助力服務各方蓬勃發展;其三,對于堅持PaaS化的釘釘而言則是可以后退一步,夯實SaaS服務的底層價值,推動生態向前縱深形成正循環的商業關系。
葉軍表示,今年以來,釘釘軟件訂閱式收入的續費率較高,利潤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隨著疫情過后,釘釘進入常態化使用,服務器和帶寬成本已經降至疫情峰值的四分之一,接下來將加大創新產品的研發和前線服務團隊的投入。
同時,葉軍公布了釘釘全面智能化的最新進展:已有17條產品線、55個場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
本次生態大會上,釘釘宣布將智能化底座(AI PaaS)開放給生態伙伴和客戶,要用大模型幫助生態伙伴把產品重做一遍。這標志著釘釘智能化已全面進入生態層。
截至今年3月31日,釘釘已有5000多家生態伙伴,包括獨立軟件開發商(ISV)、咨詢生態、銷售及交付服務商以及硬件生態廠商。釘應用數已超過1000萬,其中低代碼應用數超過800萬。釘釘上年營收過千萬的伙伴達到25家,釘釘每收入1塊錢,就會給生態合作伙伴帶去9塊錢。
目前,釘釘已上線AI智能應用市場,首批11款智能化SaaS已經上架。發布大模型應用場景定價方案,平均一次調用不到5分錢。對于備受關注的大模型落地應用場景的收費問題,釘釘也給出了明確的方案:釘釘專業版年費9800元基礎上,增加10000元即可獲得20萬次大模型調用額度;在專屬釘釘年費基礎上,增加20000元即可獲得45萬次大模型調用額度。相當于一次調用平均只需不到 5分錢。
過去,釘釘一直致力于不斷降低千行百業的數字化門檻,此次釘釘通過開放AI PaaS和發布智能化商業定價體系,進一步降低了智能化應用的門檻,用AI PaaS解決生態伙伴和客戶“用得上”大模型的問題;用行業內首個定價體系,解決中小企業“用得起”大模型的問題。
“開放已經成了釘釘的一種信仰,釘釘的全面智能化離不開生態伙伴的參與。大模型時代,中國SaaS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啟。”葉軍表示。
(編輯 李海潮)
Copyright @ 2008-2017 www.tz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頻道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992 58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