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園區記者 肖瑤
蘇州工業園區即將迎來“三十而立”。
(資料圖片)
三十年櫛風沐雨,很多早期建立起來的動遷小區見證了園區的成長。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和快速更新的居住需求,讓這些動遷小區的改造問題迫在眉睫。
消除安全隱患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
斜塘街道錦塘社區是典型的動遷社區。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持續上升,社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成為難題。
為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早在2018年,園區便投入了1.7億元在各街道動遷社區建設了8萬余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其中,錦塘社區安裝了2000余個。錦塘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動自行車充電棚和充電樁的安裝,不僅能消除“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也能切實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居住在這里的貼心和暖心。
隨著園區動遷社區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以及消防安全專項治理行動的長效推進,充電難問題再次凸顯。園區經過深入調研和詳細排摸,計劃年內在65個動遷社區再建25123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逐年升級持續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充電樁建設只是園區動遷社區提升改造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園區社會事業局高度重視園區動遷居民的民生福祉,對于動遷居民的居住環境尤為關切。
早在2013年,園區就啟動了動遷社區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后又延長至2018年改造結束,共投入資金21.9億元,分三大類、十五個小項,對園區42個動遷社區、106個動遷小區進行了改造更新,直接惠及8.77萬余戶居民。
自2020年起至今,園區又累計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對各街道的電梯、外墻脫落、路燈、雨污水管網等進行了維修改造,引入電梯維修保險第三方服務,完善了動遷小區電梯常態化維修保養機制。
今年5月,2023年度動遷社區提升改造項目全面啟動,將圍繞檐口脫落修復、消防設施維修、監控設備改造、小區橋梁拓寬、圍墻翻修、公建房增設電梯六類項目開展提升改造,持續改善動遷社區居民居住環境。
打造國內動遷社區改造工作標桿
園區動遷社區改造啟動時間早、規劃科學、管理規范、成效顯著,形成了“一套協調推進機制”“一套改造提升方案”“一套質量管理方法”的先進經驗,打造了國內動遷社區改造的工作標桿。
在協調推進機制上,園區自上而下,從區級到街道、社區層面,分別成立了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確保每個環節、每個節點能有效銜接;在改造提升方案上,分別召開街道、社區、樓道三級座談會,充分聽取居民訴求,制訂科學、合理、務實的改造方案;在制定質量管理方法上,充分發揮試點小區典型引導作用,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改造監督管理。協調落實施工相關問題,開展定期工程質量、安全巡檢。監管過程中還邀請居民小組長等擔任監督員,組織開展聯合驗收。
“動遷小區改造既有‘里子’也有‘面子’,才能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幸福升級。”園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變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切實改善動遷居民住房條件,才能真正讓市民群眾的生活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Copyright @ 2008-2017 www.tz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頻道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992 58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