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欣旺達控股子公司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動力”),再獲大額融資。
(資料圖)
據欣旺達日前公告,無錫國壽、中銀資產、重慶制造以及建信投資等8個投資方,向欣動力合計出資16.5億元,認購新增注冊資本4.33億元。據此計算,欣動力本輪融資投后估值達355億元。
今年2月曾有消息傳出,欣旺達旗下電動車電池業務或將考慮在科創板IPO之前,籌集至多40億元新資金,并尋求實現超300億元的估值。但當時欣旺達方面并對此未做出明確回應。
另據工商信息,稍早前的6月8日,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主體類型也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若欣動力實現獨立上市,這將成為電池大王王氏兄弟的第三個IPO。
估值超300億元的動力電池獨角獸
對于本次增資的目的,欣旺達在公告中稱,“利于欣動力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經營資金,優化財務結構,減 輕債務負擔,增強欣動力抗風險能力,有利于滿足公司電動汽車電池業務戰略發展需求,提升公司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
截至目前,欣動力已完成2輪對外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00億元,集結了70個股東,其中不乏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傳統主機廠上汽、廣汽等旗下股權投資平臺、國家級產業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國資背景投資機構深投控和深創投等豪華資方。
估值方面,據欣旺達公告披露的信息計算,欣動力本輪投后估值355億元。今年2月8日,欣旺達還發布公告稱,擬轉讓持有的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4.21%股權,轉讓價格為13.46億元。以此估算,彼時欣動力的估值就已達到320億元。
業績情況方面,欣動力仍處于虧損狀態。公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欣動力營收為22.29億元,凈虧損2.8億元;2022年,欣動力營收127.78億元,凈虧損4.05億元。更早前的2021年,欣動力總營收29.09億元,凈虧損達3.04億元。
可比同行企業中,中創新航2022年營收203.75億元,凈利潤為6.94億元。中創新航已登陸港股,截至今日收盤市值為321.8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創新航IPO最后一輪融資的投后估值,高達630億元。
另外,正在排隊上市的蜂巢能源,其在2022年1月的Pre-IPO輪融資,投后估值也達到了460億元。按IPO計劃發行25%股份、募資150億元來估算,蜂巢能源對應估值約為600億。
蜂巢能源的營收規模相比欣動力及中創新航而言更小。據其申報材料,2022年1-6月,蜂巢能源營收37.38億元,凈虧損8.97億元。
廣東王氏兄弟有望迎來第三個IPO
公開資料顯示,按照下游應用領域分類,欣旺達共有四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消費類電池業務、消費電芯業務、電動汽車類電池業務以及儲能系統類業務。今年一季度,欣旺達總營收104.78億元,同比下降1.34%;歸母凈利為-1.6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73.54%。
欣旺達龐大電池事業的掌舵者,是廣東茂名的王氏兩兄弟,王明旺和王威。
1967年出生于廣東茂名的王明旺,自小家境貧寒,1991年從中山大學電子專業進修班畢業后,便進入香港精森(深圳)電子公司做產品銷售,開始接觸電池行業,并由此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一年后,王明旺就開啟了他的連續創業之路。他的第一次創業,是從模具市場入手。但最終因為合伙人提出分家,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1993年,王明旺又開始了二次創業,這回是和幾個同學開辦了一家電子加工廠,主要生產用于手機、傳呼機等通信產品的鋰電池。盡管這次創業獲得了開門紅,僅一年就做出了百萬級利潤,但最終還是因為與第一次創業同樣的問題,以失敗告終。
緊接著在1995年,王明旺拉來了親弟弟王威,開始了第三次創業,欣旺達電子由此起家。
欣旺達最早從電池OEM領域切入,營收逐年穩步上升。1999年,拿下康佳集團的手機電池訂單,更成為了欣旺達登上更高一層臺階的轉折點。此后,欣旺達一路拿下了不少下游客戶的大單,銷售額節節攀升。
2000年與飛利浦、日本電氣、海爾達成了合作;2003年,欣旺達銷售額首次突破一億元,并進入聯想、ATL的供應鏈。2011年,欣旺達進入了蘋果產業鏈。并在同年4月,成功登陸創業板,成為創業板第一家以“鋰電池模組整體研發、制造及銷售”為主的上市公司。
去年11月,欣旺達還在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募集資金約為4.4 億美元。
不過,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領域需求增速放緩,欣旺達開始把業績增長的希望,押注到了動力電池領域。事實上,早在2008年,欣旺達就建立了相應的事業部,開始切入汽車動力電池模組業務,先從動力電池包和BMS(電池管理系統)開發起步。
若欣動力成功實現分拆上市,王氏兄弟的電池事業將迎來第三次IPO。
Copyright @ 2008-2017 www.tzpd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頻道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992 583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