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日,2023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中國香港站)在香港粉嶺高爾夫球場、上水圍舉辦,這是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首次“跑”進香港特別行政區。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首次進香港:粵港澳三地約600名選手參賽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首次跑進香港,賽事舉辦地上水圍位于香港新界上水鄉內,建于1646年。上水圍是廖氏家族的核心,其遠祖在元朝時期從福建南下,立籍于此。鄉內的廖萬石堂,建于1751年,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法定古跡。賽事分會場粉嶺高爾夫球場,被譽為香港最具挑戰性的球場之一,球場環境優美、設施完善。
【資料圖】
本站賽事分兩天進行,首日為少兒組、專業組、成年組雙人接力賽,次日為少兒組、專業組、成年組、體驗組短距離項目比賽,共吸引來自粵港澳三地約600名選手參賽。
據主辦方介紹,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8年,每年賽事都吸引了眾多港澳運動員前來參賽,本站賽事首次粵港聯合主辦并跑進香港,打開了粵港澳品牌賽事“朋友圈”,實現三地“一家親”。
南都記者了解到,港澳與內地的體育交流與合作由來已久。如自1979年開始舉行的“省港杯”足球賽,開啟粵港兩地改革開放以來最初的體育文化交流,并在時代發展中引發粵港兩地的深度交流,產生深遠影響。2010年,在香港賽馬會支持下,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在從化成功舉行。此后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交流與合作活動越來越頻繁,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為打造具有灣區體育特色和品牌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2025年粵港澳三地還將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這將是三地體育交流與合作的盛會,也是促進三地城市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機遇。
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麥良表示,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中國香港站)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該賽事也為2025全運會的相關賽事組織、運營提供經驗。他說:“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是很好的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未來將繼續常態化舉行。”
香港定向總會署理會長潘嘉衡在致辭中透露:“本次賽事報名出現‘秒殺’和加名額等情況,這足見南粵古驛道活動受歡迎的程度。”
共尋粵港澳三地紅色歷史記憶
南粵古驛道,其肇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古代嶺南用于傳遞文書、運輸物資、往來人員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陸路,官道和民間古道。它是經濟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通道,也是重要的生態歷史基礎設施。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而南粵古驛道是歷史上連接三地的重要交通體系。近年來,在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行動中,一段段粵港澳三地共同的紅色歷史記憶得以挖掘和鉤沉出來。
抗戰時期,中山大學、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培正中學等華南地區中高等院校紛紛內遷至粵北辦學,大批港澳學子歷經艱險回到內地避難,內地眾多中學、高校盡力收容、救濟,以幫助同胞青年完成學業。在粵北的烽火辦學,讓教育“火種”保存至今,這既延續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脈,也成為今天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的壯舉也發生在這一時期,這場大營救跨越粵港澳三地。這次行動歷時半年多,共營救出800余人,無一人被敵人截獲,無一人死傷。此舉贏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贊譽,被認為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粵港澳三地志愿行動活化利用南粵古驛道
賽事期間,主辦方向香港建筑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定向總會及香港上水鄉事委員會贈送《南粵古驛道網特約撰稿人專輯》及《風雨歷程——南粵古驛道技術指導工作回顧》《中國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音像檔案》等書籍,這些書籍記載了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開展以來各個時期的工作歷程與成果。
2016年以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文旅、體育等政府部門的聯合推動下,廣東率先在全國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和利用工作,把對南粵古驛道的搶救、修復和保護放在了第一位,堅持“以道興村”“古為今用”原則,貫徹“保護修復歷史遺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文化自信”四位一體理念。截至2023年,已完成了覆蓋廣東18個地級市31個縣(市、區)共22條總長1340多公里的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網絡,修繕古驛亭、古驛站、古橋等重要歷史遺存272個;改造利用現狀村道、鄉道,串聯起沿線98個省定貧困村(原)、104個特色村,整合原本分散閑置、低效利用的250個既有自然和人文節點,激活公共存量自然歷史人文空間5000多公頃,引入自然教育、研學、紅色旅游等資源,形成系統、豐富、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游徑,打造了開放式、永不落幕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打造了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文創大賽、少兒繪畫大賽等為主的“古驛道+文化、體育、研學、旅游”活動平臺。
在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過程中,粵港澳三地有志之士加入廣東“三師”專業志愿者協會,以志愿者的身份相互交流,共同探討、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據了解,廣東“三師“專業志愿者多次前往香港,學習香港登山遠足游徑麥理浩徑在標識指引、因地制宜、自然和諧、安全系統等游徑建設經驗;港澳兩地“三師”專業志愿者赴粵開展南粵古驛道全周期的技術服務與工作指導,深度參與南粵古驛道發現、挖掘、修復到活化、運營、維護的重要階段。
采寫:南都記者 肖陽
通訊員: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組委會
Copyright @ 2008-2015 www.tzkx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快訊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528 683 1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