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區域連鎖關停。
據知情人透露,江西南昌某易同城6家門店已經關停,該企業也發出公告,讓老客戶去其他合作門店進行車輛維保服務。
【資料圖】
據悉,某易同城2015年成立,推出“門店新零售+同城O2O+共享經濟”的模式,車主在平臺的生活消費積分可抵用保養費用。
以車主用戶為核心構建同城生活圈,這是一個好故事,也引來資本關注。
2018年12月,該公司拿到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未透露。從融資計劃看,2023年在南昌市布局6個中心店、50個社區店、500個洗車站點。
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2019年維保企業在資本市場遇冷,而后三年疫情侵襲,某易同城終究沒能扛住壓力。
據AC汽車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拿到融資的汽服連鎖企業多達23家,其中7家停擺、4家被并購、4家收縮、3家轉型。
似乎,資本撤了,連鎖就難了。
01、7家停擺
某易同城的落幕,或許不會引起行業太多關注。因為在它之前,還有6家“先烈”,不論是融資規模還是企業體量,都要遠勝于它。
德車車2018年成立于成都,創始人曾在歐洲投資汽修行業一家O2O加盟連鎖,并在德國上市。帶著成功經驗,德車車希望在中國復刻海外的輝煌。
2021年,德車車拿到兩輪融資、開出30家直營店,只可惜沒能撐過疫情,在連鎖密布的成都突圍失敗,被迫離場。
牛咖斯定位高端車維修,推出共享汽修平臺,利用4S店的閑置產能,讓其具備跨品牌維修能力。2017年牛咖斯登陸新三板,迎來高光時刻,計劃發展100家門店。
不過,牛咖斯交出的成績并不好看,持續多年虧損。今年1月,牛咖斯從新三板摘牌。截至目前,牛咖斯平臺服務已暫停。
柚紫養車2015成立后共計拿到三輪融資,高峰時在上海布局超50家直營店;2018年,與蘇寧易購達成合作,計劃在全國布局1000家門店。
然而,柚紫的全國擴張之路并沒有朝著預期發展。截至目前,美團顯示柚紫在上海仍有4家門店運營,但線上小程序停運。
養車無憂早期主打B2C模式,2015年拿到超6千萬融資,2016年開始布局線下汽服連鎖,目標3000家授權店。
然而到了2017年,養車無憂遭遇投資人退出變故,不得已“賣身”杭州資典。再到2018年,養車無憂因轉型失敗,無奈再次“賣身”。最終,燒掉將近1億資金的養車無憂,陷入資金鏈斷裂困局,重生失敗。
惠養車2015年出道,利用社區地下車庫改造成汽保服務站,主打“夜間養車”的模式受到多家知名地產商看好,2018年拿到8000萬元融資。
不得不說,該模式具備想象空間,但也存在車主信任、流量和盈利等問題,最終導致惠養車沒有朝著預想的軌道前進,2020年項目陷入停滯。
大師鈑噴自2014年啟動加盟,2017年獲數千萬戰略融資。在資本助力下,大師鈑噴2019年在全國開出278家門店。
不過,大師鈑噴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導致戰線過長,管理難度大且成本高;此外,大師鈑噴為加盟店的事故車導流能力較弱,也導致總部持續盈利能力不足,最終陷入停擺狀態。
02、4家并購
汽車后市場整合進程在加速,但并購一直不是主要手段。
這背后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比如連鎖企業如何估值、值得并購的標的有限,以及并購后雙方能否融合等。
另一家鈑噴連鎖有壹手,經營也遇到諸多挑戰,與大師鈑噴不同的是它選擇了“賣身”。
有壹手定位于toC模式,把線下客戶引入線上,再從線上轉化到線下,核心業務是小剮小蹭的鈑噴修復。得益于輕模式,有壹手在2014-2016年,持續三年拿到多輪融資。
但在資本助力下,有壹手的擴張速度并不如預期。而后有壹手開始轉型快修業務。從2020年賣身途虎的結果來看,轉型并不順利。
有壹手之外,還有兩家連鎖相繼被途虎養車收入麾下。
成立于2014年的深圳車發發,采用“線下輕,線上重”直營連鎖互聯網養車模式。2015年自建10家店,拿到3000萬融資;2017年新增21家門店,拿到1億元投資。隨著大量資金注入,車發發推出直營+代運營的擴張方式,目標在2021年全國布局3000家。
不過,在2018年底,車發發全國僅擁有43 家直營店,擴張之路不順暢。隨后,部分車發發門店被途虎收購。
暢途以廣州為核心,輻射華南地區,自2014年以來,共拿到5輪融資,融資總額達1.2億元。截至2023年被途虎并購時,暢途擁有門店47家。
此外,滴滴于2018年重倉汽車后市場,為加速開拓上海市場,收購區域連鎖嗨修養車進行擴張。
如今再回看這四起汽后連鎖的并購,就實際效果來看,部分企業并購后的化學反應不及預期;且更多是收購門店等實體資產,而非創始人想要的"估值"。這也變相回答了近三年來,汽車后為何沒有出現大規模“并購潮”。
03、4家收縮
行業寒冬之時,收縮保命也是應對之策。但汽車超人的戰略收縮,步子邁得比較大。
汽車超人2015年獲27億人民幣融資,2017年傳出裁員消息,2018年母公司特維輪被一拆為二。拆分后的汽車超人先后戰略入股多個區域汽服連鎖。按照計劃,汽車超人新零售連鎖門店三年內達到5000家。
然而,這項門店擴張計劃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截至2020年3月,汽車超人品牌門店22家,參股(含參股公司加盟店)門店413家。
如今,汽車超人品牌門店幾乎全線收縮至杭州。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汽車超人或裁減線下實體店,進一步聚焦SaaS業務,輕裝上陣。
車享家的戰略收縮更是受到行業廣泛關注。
2016年,車享家成為汽車后規模最大的直營連鎖,2017年又拿到兩輪融資,并上線車享家APP。2018年,車享家啟動托管和認證模式,擴張提速,一年后全國門店沖到2500家。
然而,僅僅一年之后,車享家就陷入困境,高成本、分散式擴張帶來的“后遺癥”開始顯現,車享家不得不斷臂求生,直營店數量銳減至400家左右。
愛義行作為一家老牌連鎖,高峰時曾做到“3天開一家店”。2018年10月,愛義行拿到數千萬元A+輪融資,計劃2年內全國布局 3000 家門店。
遺憾的是,愛義行并沒有實現自己的“大連鎖夢”。2019年9月,因老股東起訴償債,愛義行被列入失信名單;而后愛義行選擇站隊大連鎖,加入天貓養車“聯合運營中心”。
吾道養車作為“后起之秀”,2020年拿到兩輪融資。雖然整體融資額不高,卻是當年汽服行業為數不多的一筆投資。
吾道養車與保險公司深度綁定,聚焦浙江省內下沉市場。2020年數據顯示,吾道養車擁有直營店28家,加盟店10家。按照融資計劃,2021年要在浙江區域布局100家門店。
然而,業內日前傳出吾道養車停運的消息。盡管官方回復稱消息不實,但吾道養車金華市場關停、高管出走是事實。
04、3家轉型
汽服連鎖企業轉型路徑并不多,要么模式轉型,從實體轉向軟件和系統;要么業務轉型,從專修連鎖轉向新能源售后。
集群車寶選擇了前者,從“區域直營連鎖”轉向“數字化平臺企業”,轉型跨度較大。2019年,集群車寶拿到1億元B輪融資,推出城市合伙人模式;2021年,再獲億元融資,提出要開3000家賦能加盟店的目標。
今天的集群車寶,已經開始向產業互聯網賦能平臺轉型,并推出“一城一商”加盟政策,加碼全國市場布局。
進入2023年,集群車寶再拿5000萬融資,成為汽后唯一一家拿到融資的企業。
德師傅成立時間不算早,但融資不少拿。2015年成立就獲得超3億元融資,2017年再拿億元融資。2018年開始,德師傅將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車服務,拿到多家頭部新勢力的售后授權。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企業,德師傅搶到新能源的“門票”。
和諧修車的轉型方向與德師傅相似,但轉型之路走得相對艱難些。
2013年,和諧修車以豪華專修連鎖出道,全國布局80余家服務網點。2019年開始布局新能源維修連鎖,并于2020年更名為鐺鐺修車,再到2021年直營店收縮至40家。如今,鐺鐺修車再度易名為“智聯新能源”,全面轉型為新能源4S連鎖。
05、沒有資本續命,“造血”成共同命題
2017年至今,拿到融資的企業還有途虎、精典汽車、兔師傅、大嘜養車和百順養車。
途虎的情況不需要過多介紹,精典、兔師傅聚焦區域市場深耕,大嘜和百順養車聚焦細分市場。
就23家企業的現狀來看,連鎖陣營加速分化的趨勢是確定的。換言之,在中國經營一家汽服連鎖企業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一方面,以“貓狗虎”代表的互聯網連鎖增速很快,三家平臺連鎖把保養、輪胎這類標準化服務的門檻越拉越高,其投入規模高達數十億甚至百億級的競爭規模;因為他們掌握了定價權,壓縮了其他連鎖企業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連鎖成功發展需要集齊四大關鍵要素:具有C端認知的品牌、強大的管理系統、龐大的運營團隊,以及核心配件自控、部分外協的供應鏈體系支持,四要素缺一不可。
當然,推進中國汽服連鎖化進程,資本也是不可或缺的助力。只是,吃得進資本的“蛋糕”,就得有消化它的能力。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資本逐利,投資人需要看到成績,也導致企業容易在戰略上作出誤判。
猶記得業內分析車享家時,提及最多的假設之一是:車享家把1200家直營店集中開在10個城市,會不會結局不同?
但這種“馬后炮”式的假設毫無意義。車享家選擇全國大規模開店背后,一定有資本化的要求。而快速擴張的口子一旦打開,就很難停下來;不斷增加的門店數也容易“麻痹”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畢竟隱藏在背后的管理、成本、人才斷層等問題,需要時間沉淀才會爆發出來。
資本撤了,連鎖難了,這是事實,但不是全部。沒有資本續命,汽服連鎖們必須自己找出路、找活法,“造血”成為所有汽后企業的共同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