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愛勇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山林保護協作統一行動推進會上獲悉,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認真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法律監督職能,嚴懲毀林開荒、挖山取土、盜伐濫伐林木行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始終堅持質量優先,精準規范,“起訴一件、促治一片”。本次山林保護協作統一行動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特評選出六個具有代表性的山林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希望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示范作用,激勵各地爭辦精品案件,爭出精品案例,推動山林保護協作統一行動取得扎實成效。
1.扎蘭屯市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占用林地行政公益訴訟案。1998年至2016年,趙某某非法開墾水源涵養林39.325畝。檢察機關依法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兩次“回頭看”,發現涉案地塊植被仍未完全恢復,遂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經法院判決,趙某某植樹造林已通過驗收,栽種的樟子松成活率達到驗收標準。扎蘭屯市檢察院與林草局、自然資源局、農科局以此為契機簽署生態檢察保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通過提出訴前檢察建議、常態化回頭看、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等多種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建立生態檢察保護協作長效機制,推動形成檢察監督和行政監管合力。
2.包頭市檢察機關督促修復九峰山區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系列案。2009年至2020年,李某某等人在天然林保護工程區九峰山盜采原煤,開采區域面積約426余畝,致使九峰山地區煤炭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檢察建議督促后,包頭市昆都侖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市自然資源局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判令行政機關修復開采創面;包頭市檢察院依法對李某某等42名被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42名被告承擔生態損害費用1917.96萬元,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費用1126.83萬元。檢察機關綜合運用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推動行政機關積極履行生態環境監管職責,要求違法行為人承擔生態修復費用,實現對山林最嚴格的保護。
3.科爾沁右翼中旗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五角楓行政公益訴訟案。近年來,五角楓自然保護區內病蟲害較為嚴重,五角楓林內違法放牧、采摘種實等現象頻發,檢察機關公開聽證送達檢察建議書,“府”“檢”聯動,聯合滅殺4萬余畝害蟲;開展五角楓人工培育和病蟲害防治試點,栽植220畝6000余株五角楓;建立“五角楓生態修復基地”;并向人大提交五角楓保護條例立法建議。檢察機關多措并舉,當好黨委政府法治參謀,凝聚保護生態合力,以實實在在的檢察履職保護科爾沁沙地生態安全。
4.扎魯特旗人民檢察院督促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行政公益訴訟案。2009年至2017年期間,某采石礦在扎旗非法占用林地和草原745.42畝從事采石活動,導致原生林地和草地等地貌被破壞。扎魯特旗檢察院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圖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調查取證,以訴前檢察建議推動行政機關對非法采礦行為統籌有序整改;通過釋法違法說理引導企業承擔恢復責任,2022年底涉案地塊植被恢復。檢察機關凝聚行政機關、企業等多方力量,推動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切實保護了山林生態環境。
5.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檢察院督促履行更新造林監督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巴拉奇如德蘇木等地存在采伐后未更新造林、新造林樹木成活率不高等問題。阿魯科爾沁旗檢察院依法制發訴前檢察建議,旗林業和草原局成立專項工作推進組,派出技術人員指導村民提高樹木成活率,樹木成活率良好并通過驗收。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綜合運用抽樣調查、現場排查、聯席會、聽證會等手段做細做實調查取證,督促行政機關多措并舉保證更新林造林成效,以司法、執法合力保障森林資源永續發展。
6.阿拉善盟檢察分院訴某旅游公司非法占用林地民事公益訴訟案。2013年至2019年,某旅游公司未經許可在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陸續占用林地面積71.846畝修建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阿拉善盟檢察分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決被告異地補植71.846畝林木,承擔生態服務功能損失費613867元。檢察機關通過專家論證和檢察聽證,確定采用異地補植復綠方式,符合地區生態保護實際;以期間功能損失費用彌補行政處罰的不足,實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