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財經記者 李明昊
【資料圖】
近日,馬瀧齒科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于主板掛牌上市,由海通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成立新門診、戰略收購以及投資智能牙科設備及數字管理系統等。
馬瀧齒科的品牌名稱源于創始人 Paulo Malo 的名字,1995 年,馬瀧齒科集團創建于葡萄牙,后發展成為一家國際化的醫療集團。2012 年 3 月 1 日,邵宗宗與 Paulo Malo 以諒解備忘錄的形式在中國以 " 馬瀧齒科 " 品牌及相關標志開展牙科診所業務。
2019 年,馬瀧齒科集團因高達 7000 萬歐元的總債務未能償還,被債權人要求破產清算。為集團債務做了個人擔保的 Paulo Malo 在之后不久也宣布個人破產。
Paulo Malo 在 2017 年時曾通過間接控制的茁晞企業收購了馬瀧齒科 25.45% 股權,后經過多次股權轉讓,Paulo Malo 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截至招股書披露日,邵宗宗與妻子段葳連同邵宗宗控制的其他實體共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的 36.05%,為公司控股股東。
雖未受到 Paulo Malo 破產的影響,但馬瀧齒科的業績表現仍讓人堪憂。招股書顯示,自 2020 年至今年 4 月底,公司在報告期內一直處于虧損,累計虧損約 2.7 億元,難以盈利成了擺在馬瀧齒科面前最大的難題。
業績承壓
馬瀧齒科在中國 13 個城市設有 29 家口腔門診,并擁有 145 名牙醫,自成立以來已累積就診人次超過 160 萬人次。馬瀧齒科也將自己定位為 " 中國領先的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 "。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 2022 年收入計,馬瀧齒科在中國所有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九位,在中國所有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二位。
按 2022 年收入計算,國內前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商共有 8 萬多家,其中前十大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市占率為 13.6%,馬瀧齒科的市占率僅 0.5%,整個民營口腔市場高度分散。
雖然民營口腔醫療競爭激烈,但市場依舊可觀。2022 年,馬瀧齒科錄得就診人次為 37.2 萬人次,患者每次就診的平均收入達到 1100 元。2020 年至 2023 年前 4 個月,馬瀧齒科營收分別為 3.2 億元、4.0 億元、4.8 億元、1.5 億元。
從收入組成上看,馬瀧齒科主要有馬瀧服務、馬瀧產品、馬瀧 DSO 三大業務。其中,馬瀧服務(普通牙科、正畸科及種植科)是公司核心收入來源。2020 年至 2022 年,馬瀧服務收入分別為 2.8 億元、3.2 億元、4.1 億元,收入占比分別為 88.4%、80.8%、83.9%。
馬瀧齒科穩定的營業收入卻一直沒能實現盈利,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及今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凈虧損分別為 5936.3 萬元、1.62 億元、3793.6 萬元和 779.3 萬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 5936.3 萬元、1.22 億元、3528.7 萬元和 174.1 萬元。
問題待解
對于口腔醫療服務商而言,牙醫是最為重要的依賴,能否挽留住現有牙醫并吸引更多優秀的牙醫加入,對口腔醫療服務商的未來業績起到一定的影響。
招股書顯示,馬瀧齒科在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及今年前四個月,每名牙醫所帶來的創收為 220 萬元、210 萬元、240 萬元及 90 萬元。按馬瀧齒科 145 名牙醫保有量計算,今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牙醫合計創收 1.31 億元,占同期總營業收入的 88%。
目前,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牙醫滲透率相對較低,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 年,中國每百萬人口的牙醫人數僅為 248 名,而日本為 885 名、韓國為 658 名及美國為 607 名。
如此一來,馬瀧齒科也不得不以高額的薪資來確保牙醫的保有量。截至 4 月 30 日,馬瀧齒科的員工人數為 864 人,按今年前四個月 6490 萬元的員工成本計算,員工的平均月薪達到 18778 元。按照慣例,牙醫的收入還要遠遠高出均值。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以及今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的員工成本分別為 1.41 億元、2.29 億元、2.06 億元及 6490 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 44.5%、57.4%、42.6% 及 44.0%。
不僅如此,高額的銷售及銷售開支也在壓縮馬瀧齒科的利潤空間。報告期內,其銷售及銷售開支分別為 4666.9 萬元、8369.2 萬元、8717.3 萬元、2441.3 萬元,占當期總營收的 14.73%、21.05%、17.98%、16.33%。
橫向對比來看,同樣以口腔醫療服務為主的通策醫療和瑞爾集團,2022 年的銷售費用率僅為 1.03% 和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