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在的位置是4號隧道,全長1.58公里,是全線最長隧道。工程建設采用分段起爆等方式,我們在不延誤工期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對周邊村莊的影響,目前已完成鋼筋加工廠、龍門吊等臨建工程,正式開始進洞施工。”近日,在青陽縣酉華鎮礦產品運輸廊道施工現場,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郭軍榮緊盯施工進度,不敢有絲毫懈怠。
筆者看到,一撥工人在隧道里鑿洞、搭建拱架,另有一撥工人在緊張有序地整治邊坡,進行綠化修復。炎熱的天氣沒有阻礙建設者的腳步,他們操縱機器、揮起工具,小心翼翼地打通隧道。這條從酉華鎮白云巖礦區一直通向童埠碼頭集散區的運輸廊道長約22.97公里。它既是省級重點項目安徽寶鎂輕合金項目的配套工程,也承載著青陽縣礦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綠色夢想”。
(相關資料圖)
青陽縣地處皖南山區,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酉華鎮及周邊地域的石灰石更是以質優量大聞名于國內外。多年來,當地的礦產品加工企業眾多,但產業構成偏向粗放型煉鋼輔料、工業基礎填料,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競爭激烈。隨著“雙碳”目標確定,綠色成為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礦產品資源利用由粗放開發向集約高效轉變,是青陽縣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9年,安徽寶武集團看中青陽的礦產資源,決定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鎂基輕合金及深加工項目,計劃構建一條從礦石開采到鎂合金深加工應用的全鎂產業鏈。大好機遇面前,青陽縣果斷將鎂鋁輕合金產業確定為首位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帶動當地礦產資源開發從“散”到“聚”、資源利用從“粗”到“精”。為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鎂鋁輕合金特色產業集群,該縣優化礦業規劃布局,依托安徽寶鎂輕合金項目,結合原有童埠港口和產業園區,形成“礦-廊-園-港”一體化建設模式,同步推進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以高質量的發展環境聚企成鏈、聚鏈成勢。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該縣根據市級綠色礦山創建準入標準,實施市縣兩級聯創、企業主建、聯合驗收、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和考核機制,有序推進酉華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目前,全縣擁有市級綠色礦山24家,其中2家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3家參與省級綠色礦山遴選。
打造生態產業園區——該縣通過關閉、資源整合的方式調整優化采礦權,減少區內礦山裸露面積;依托童埠寶鎂深加工產業園區,逐步推動實施“白云石開采-原鎂冶煉-鎂合金鑄造-鎂合金加工-加工應用”鎂基計劃,促進金屬礦產品加工向低能耗、綠色化方向提質改造。
建設水上商貿支點——該縣加快補齊“臨江卻不靠江”的交通短板,投資1.9億元對童埠港口進行改擴建,建成泊位7個,年設計吞吐量1200萬噸,待寶鎂輕合金項目正式達產后,將繼續對港口進行改造升級,未來童埠港將成為連通沿江城市的水上商貿支點。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一項項建設目標的完成,見證青陽把綠色發展要求落實到礦產資源采選、加工、運輸每一個點位。而廊道,則是串點成線的重要一環。
礦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僅給交通帶來壓力,還易造成粉塵飛揚、車輛拋撒等二次污染,運輸廊道因其安全可靠、運行穩定、高效環保的優點,成為礦產品運輸的首選。為此,青陽縣專門組織人員前往其他地區考察學習,交流探討礦產品廊道運輸項目的實施流程、運作模式、車輛處理等問題,結合青陽實際,制定酉華鎮白云巖礦區到童埠碼頭的廊道建設方案。該廊道分三段施工,計劃2024年底投入使用,屆時白云石從礦山開采出來后,經由這條“綠色通道”運往寶鎂廠區深加工,最后從童埠港通江入海,轉換成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真金白銀”。
“運礦大貨車在公路上行駛,容易損壞道路,帶來的粉塵污染也讓周邊老百姓怨聲載道。廊道建成后,不僅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礦產品運輸成本也會降低。同時,運輸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提起這條廊道,青陽縣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感慨道,“可以說,這是一條全縣上下都在翹首以盼的廊道。它將串聯起一條礦業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的康莊大道。”
通訊員 楊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