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月權益市場整體表現繼續下行。貝殼財經中誠信美麗中國ESG指數下跌1.16%,貝殼財經中誠信碳中和指數上漲0.85%,CCX1800指數下跌2.57%(CCX1800是滿足中誠信指數可投性定義且市值排名在前1800名的股票,該指數相對更能表征當月市場整體表現)。
本月相較于CCX1800,在風格層面,ESG指數的正收益主要來自于超配的小市值因子,超額負收益主要來自于超配的中市值和低估值因子;碳中和指數的正收益主要來自于超配的小市值因子,超額負收益主要來自于成長因子。在行業方面,ESG指數超配的公用事業行業貢獻了主要正收益,低配的電氣設備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碳中和指數超配的電子設備行業貢獻了主要正收益,低配的公用事業和銀行業產生了主要負收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月ESG行業動態方面,富時羅素發布首個ESG風險調整指數系列;MSCI發布最新一期《凈零追蹤報告》;中證指數發布“中證國新央企ESG成長100指數”;山東發布《山東省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內蒙古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廣東省發布政策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一、 指數本月走勢概覽
1. 指數本月表現分析
中誠信指數選取在2023年4月26日-2023年5月25日的數據,觀察貝殼財經中誠信美麗中國ESG指數與碳中和指數的表現。
本月ESG指數下跌1.16%,碳中和指數上漲0.85%。我們選取CCX1800作為基準指數對比,其中ESG指數與CCX1800指數點位變化、收益率變化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性。整體而言,ESG指數和碳中和指數表現優于CCX1800指數,其中ESG指數本月以來相對于CCX1800指數均有超額收益,5月8日后碳中和指數相對于CCX1800指數有超額收益。
二、 歸因分析
中誠信指數選取在2023年4月26日-2023年5月25日的數據,利用中誠信股票風險模型,對美麗中國ESG指數與碳中和指數持倉進行歸因分析,內容包括組合和主動收益部分的風格暴露和收益歸因。
1. ESG指數歸因分析
(1)指數暴露情況分析
下方圖示分別展示指數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值和申萬行業占比分布,指數超配了高盈利、低估值和中市值因子。在醫藥生物、化工和公用事業行業占比較大。較上月而言,化工行業占比小幅降低。
注:上述統計為各行業、風格因子當月的平均值
(2)指數相較于基準的暴露情況
下方圖示分別為ESG指數相對于CCX1800基準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和申萬行業暴露。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了高盈利、小市值、低估值和低流動性因子。行業上超配了公用事業、醫藥生物、化工和輕工制造,低配了食品飲料、電氣設備、銀行和計算機行業。較上月而言,醫療生物超配程度小幅上升,計算機低配程度小幅上升。
注:上述統計為各行業、風格因子當月的平均值
(3)ESG指數超額收益分析
下圖所示為股票收益相對CCX1800指數收益的超額收益拆解為風格、行業和特質收益三部分,可以發現指數超額正收益主要來自于風格收益。
結合風格因子相對暴露和行業相對暴露,對風格收益和行業收益進行拆解,以分析各因子或各行業的收益情況。
如下圖所示,指數風格因子帶來的主要正收益來自于超配的小市值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于超配的中市值和低估值因子。
如下圖所示,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的公用事業行業貢獻了主要的正收益,相對于基準低配的電氣設備行業產生了主要的負收益。
2. 碳中和指數歸因分析
(1)指數暴露情況分析
下方圖示分別展示指數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值和申萬行業占比分布,指數超配了小市值和高貝塔因子。相對于上月而言,配置小市值因子的比例有明顯上升,暴露超過50%。行業方面在電氣設備、汽車和化工行業占比較大。相對于上月而言,電氣設備占比有小幅下降。
(2)碳中和指數相較于基準的暴露情況
下方圖示分別為碳中和指數相對于CCX1800基準的CCX股票風格因子暴露和申萬行業暴露。指數相對于基準,超配了小市值因子,暴露超過80%。行業上超配了電氣設備和汽車行業,低配了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銀行和電子行業。
(3)碳中和指數超額收益分析
下圖所示為股票收益相對CCX1800指數收益的超額收益拆解為風格、行業和特質收益三部分,可以發現指數相對于基準的超額正收益主要來自于行業。
結合風格因子相對暴露和行業相對暴露,對風格收益和行業收益進行拆解,以分析各因子或各行業的收益情況。
如下圖所示,指數風格因子正收益主要來自于超配的小市值因子;負收益主要來自于成長因子。
如下圖所示,指數相對基準超配的電子設備行業貢獻了主要正收益,相對基準低配的公用事業和銀行行業產生了主要負收益。
三、 ESG發展動態
1. 國際組織
CBI 將發布氣候韌性分類法方案計劃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發言人表示,將于近期發布氣候韌性分類法 (Climate Resilience Taxonomy)方案計劃,同時也會邀請人員組建成立韌性分類法專家組和領導小組。CBI戰略及項目負責人表示,氣候韌性分類法方案預計包括7個主題,初版氣候韌性分類法預期于2023年第四季度發布,2024至2025年逐步細化完善細節。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EO Sean Kidney表示,制定氣候韌性分類法將作為CBI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氣候韌性分類法不僅僅將涵蓋物理氣候韌性,也將探討社會、經濟、健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韌性。隨著全球金融市場愈加關注和趨向投資適應性、韌性項目,CBI的此項分類法制定工作意義重大。(資源來源:Environmental Finance)
2. 歐洲地區
富時羅素發布首個ESG風險調整指數系列
5月15日,英國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發布首個富時英國ESG風險調整指數系列(FTSE UK ESG Risk-Adjusted Index Series),該系列基于富時英國指數系列編制,維持相似的風險回報、指數走勢,同時凸顯了ESG特征。
富時羅素在宣布新指數的聲明中表示,此次發布標志著“將關鍵ESG考慮因素納入英國系列指數的起點”,與基準FTSE UK Equity Universes相比,新指數為投資者提供減少50%化石燃料儲備、50%碳排放強度、提升5%ESG評分的敞口,同時平衡風險和回報、跟蹤誤差等指數特征。新指數將涉及有爭議的武器、動力煤生產、基于動力煤的能源生產、北極石油和天然氣勘探、油砂和頁巖能源開采和生產、煙草生產和零售以及有爭議的行為排除在外。(資料來源:FTSE Russell)
3. 北美地區
MSCI發布最新一期《凈零追蹤報告》
5月15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發布最新一期《凈零追蹤報告》(The MSCI Net-Zero Tracker),該報告是基于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MSCI ACWI IMI)的碳排放數據,這是MSCI覆蓋范圍最廣泛的市場指數,收錄50個國家近9300家上市公司,代表著全球股票市場的基本情況,因此《凈零追蹤報告》是對全球上市公司氣候變化進度的估算跟蹤。MSCI表示,制定氣候目標的上市公司數量在2023年穩步增長,但目標的全面性和強度并不有效。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44%)的上市公司已設定脫碳目標,比去年高出八個百分點,但不意味它們都在充分解決碳強度的問題。上市公司的氣候承諾有所增加、信息披露水平提升,超過三分之一(35%)的上市公司目前披露了來自供應商或客戶使用其產品而產生的碳排放,比去年10月提升了5個百分點,但碳排放仍持續上漲。僅有17%的氣候目標將公司整個價值鏈中的碳排放量與《巴黎協定》1.5°C溫控目標保持一致。(資料來源:MSCI)
4. 亞太地區
中證指數發布“中證國新央企ESG成長100指數”
5月8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中證國新央企ESG成長100指數,指數成分股包括安道麥A、中油資本、長安汽車等。該指數從國務院國資委或其下屬中央企業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選取國新ESG綜合得分靠前、盈利能力較強、成長性較高的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兼具ESG和成長特征兩方面內容的整體表現。(資料來源:中證指數)
《山東省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發布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通知,提出2023年及2025年發展目標,“力爭到2023年年底,山東省推進碳金融發展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轉型金融標準和激勵機制基本建立,重點工業企業碳賬戶初步建設,碳信貸、碳債券、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創新取得較大進展”,“到2025年年底,碳資產托管、碳保險等碳金融產品破題并不斷豐富,碳交易市場參與度有效提升;碳賬戶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初步搭建起集評價、融資、數據分析等于一體的碳金融服務平臺;碳債券融資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綠色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碳金融體系基本形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提出五大方面共16項重點任務,在2023年年底前啟動“兩高”重點企業工業碳賬戶建設、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在2024年6月底前編制轉型金融支持目錄,進一步明確金融支持的領域和范圍,引導金融資源支持高碳行業企業向低碳轉型和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強化轉型金融標準的數字化應用,提高便捷度、精準度、普惠度。(資料來源:山東省政府)
內蒙古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5月10日,內蒙古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明顯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幅提高。到2030年,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用能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工業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基本健全,如期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峰目標。《實施方案》提出嚴控行業產能規模、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等3大重點任務,并聚焦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部署了重點行業達峰、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促進資源利用增效降碳、強化技術工藝創新、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賦能、強化綠色低碳產品供給等6大行動。(資料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廣東省發布政策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5月8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廣東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污降碳、提質增效為目標,以推進技術進步為主線,以清潔生產審核為抓手,系統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領域清潔生產,加快實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清潔生產改造,創新清潔生產推行方式,培育壯大清潔生產產業,推動清潔生產技術裝備產業化、加強綠色清潔生產行業人才培養、提升清潔生產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5月29日,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深入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制定綠色低碳產業引導目錄,布局發展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產業項目。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試點、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加快綠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穩步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機制,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資料來源:廣東省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免責聲明:本報告內容旨在進行行業相關探討、經驗交流、模式評述。本報告及其所含任何信息均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衍生品或其他投資工具或任何交易策略的投資依據或建議。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以及數據有可能因提供日之后的行情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文內容而造成的損失,包括但不限于因有關內容不準確、不完整而導致的損失,中誠信指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在遵守中國有關法律與本聲明的前提下,任何機構或者個人可基于非商業目的瀏覽、使用本報告的內容,但非經中誠信指數事先同意,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媒介上予以【非法】轉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任婉晴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