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顯示,7月國內乘用車市場呈現出同比、環比雙雙下滑的整體態勢,7月全國乘用車廠商共計批售新車206.5萬輛,同比下降3.2%,環比下降7.6%。這其中,轎車市場的表現最是低迷,7月的同比降幅超過兩位數,共計售車98.2萬輛,同比下滑了11.6%。
從轎車市場暢銷榜的情況看,比亞迪的強勢地位依舊明顯,7月比亞迪旗下共有4款轎車產品進入到了月度銷量前20榜單,而且四款車型的月銷量均在2萬輛以上。比亞迪之外,進入到轎車銷量前20榜單的自主車型還有三款,其中僅逸動一款車是燃油車型。很顯然,當前的國內轎車市場上,新能源車的熱度還在持續飆升,7月銷量超過2萬輛的轎車一共有10款,其中6款都是新能源產品。
【資料圖】
A0級市場:熱度持續高漲
已經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國內A0級轎車市場,正在重新熱鬧起來,只不過,現在細分市場上的主力車型已經完成了“大換防”,自主取代了合資、電車取代了油車,目前國內小型轎車市場上“當紅”的車型,全都是自主的純電小車。
小型車的優勢是什么?小巧、靈活、好開且在經濟性方面有優勢,這些特征應該是大多數選擇小型車來代步的用戶,普遍都會關注到的關鍵因素。比亞迪海豚能夠持續蟬聯小型車市場月度銷冠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為在這些方面,海豚的表現都不錯。十萬出頭的預算,選擇一款經濟適用的日常代步車,在比亞迪品牌力爆棚的當下,海豚確實很難被忽略。
如果預算不到十萬怎么辦?比亞迪也充分考慮到了,在今年4月正式投放了新車海鷗。較之海豚,海鷗的尺寸小了一圈,但相應的售價也少了一大截,在小型轎車市場上,算是真正做到了“油電同價”。海鷗的到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彌補比亞迪在10萬元以下市場上的空白,所以在用料方面,比亞迪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7、8萬的市場區間中,海鷗算是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新車上市后的上量速度,就是最好的證明。
海鷗,圖片來源:比亞迪
繽果是宏光MINIEV市場表現“掉線”后,上汽通用五菱在轎車市場上新的依仗,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繽果依舊主打性價比,但從這款車身上,我們明顯能看到五菱想要擺脫廉價標簽的新嘗試。質感上有所提升,再加上圓潤飽滿的設計風格很能吸引女性消費者,繽果快速走量填補宏光MINIEV失去的市場空間,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A級市場:家轎市場越來越卷
A級車市場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當前車市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國內的A級轎車市場,已經卷出了新高度。
秦PLUS能夠在進入2023年之后二次發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年初時候推出了秦PLUS DM-i冠軍版,將整個車系的售價拉低到了10萬元以內。市場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秦PLUS很快就創紀錄的交出了超4萬輛的月銷量,并連續數月穩定在月銷4萬輛以上的水平,成為比亞迪屢次刷新月銷紀錄的關鍵一環。
AION S是另一款持續爆發的自主電動轎車。為了迎合越來越挑剔的中國家庭車用戶,AION S系列在經歷了多次改款之后,目前可謂是把實用性拉滿。以AION S炫版為例,新車車長超過4800mm,軸距達到2750mm,車身尺寸已經完全超越了A級車的范疇,和不少B級轎車都可以“戰”個旗鼓相當,在性價比這一塊兒,算是成功拿捏了家庭用戶的“軟肋”,助力埃安品牌,吃足了深耕電動車市場的紅利。
7月另一款躋身轎車銷量前20榜單的A級轎車是逸動,不同于秦PLUS和AION S“電車新貴”的身份,逸動算是自主品牌在燃油轎車市場上的“老炮兒”。逸動能夠持續熱銷,高性價比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加上了PLUS的后綴之后,更加激進的內外設計、長安在燃油車市場上主打的藍鯨動力等,都是不錯的加分項,再加上比較有競爭力的售價,逸動PLUS上市后,助力逸動車系的市場表現更上層樓,成為國內轎車暢銷榜上的常客。
逸動,圖片來源:長安汽車
與自主家轎主打電動化不同,合資A級轎車目前依舊是油車為主的大格局,能夠熱銷的產品也是多年不變的老面孔。在合資品牌市場份額被持續壓縮的當下,朗逸、軒逸、速騰和卡羅拉這樣的老牌合資家轎,靠著持續加大的終端優惠,依舊是不愁銷量,月銷2萬以上,對這些群眾基礎雄厚的車型而言,難度都不算太大。思域也是老牌的合資家轎,在上次換代的時候還出現過加價售車的現象,但最近兩年,在電動化的沖擊之下,思域的關注度下滑了不少,市場表現更是大不如前。為了穩住銷量,思域也開啟了大幅度的終端讓利,7月銷量重新回到了1.5萬以上,這也是進入2023年之后,思域的月銷量首次突破1.5萬輛。
B級市場:價格戰力度還在持續加大
國內B級車市場上,外資為主的整體格局還沒有太明顯的變化,至于原因其實也容易理解,此前多年,國內B級轎車一直都被合資產品壟斷著,德系、日系和美系品牌,在B級車市場上都可謂是囤積“重兵”,市場底蘊相當深厚。此外不得不說的是,在這個細分市場上,目前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爆款自主電動車,再加上合資B級車持續加大優惠力度,勉強還是保住了市場的基本盤。
特斯拉依舊在中國市場上大打價格戰,這也是其能在負面輿論不斷的背景下,持續熱銷的關鍵原因。近期,特斯拉Model Y就再次降價了,起售價格已經下探到30萬元以內,而國產特斯拉Model 3換代在即,從目前行業內流傳的信息看,新一代的Model 3有可能把起售價格下探到20萬元以內,如果真是這樣,國內電動車市場上勢必要開啟新一輪的價格戰。
圖片來源:特斯拉
有意思的是,此前業界不乏有聲音認為,從車身尺寸上看,特斯拉Model 3應該歸類為A級車,其之所以能夠保住B級車的身份,主要原因是售價區間在B級車的范疇內。而一旦新款Model 3進一步下探售價,這款車的等級可能也要重新劃分了,畢竟現在市面上不少自主A級車的尺寸,已經大了特斯拉Model 3一圈。
凱美瑞、邁騰和帕薩特,曾經都是國內B級車市場上沖刺銷量冠軍的“種子選手”,但最近一段時間,這些曾經的“明星”車型,在市場爭奪戰中都有些力不從心了,還能保持住月銷萬輛以上的最大原因,就是持續不斷地加大優惠力度了,動輒3、4萬的終端優惠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市場態勢倒是喜聞樂見,多跑幾家店,原本A級車的預算,說不定就能開走一輛B級車。
B級車暢銷榜上還有兩款豪車:寶馬3系和奔馳C級。作為豪華B級車,在大幅度的終端優惠之后,寶馬3系和奔馳C級都是年輕人30萬開豪車的不錯選擇。而且兩款車在口碑方面一個更側重動力操控,另一個更側重豪華感的營造,讓不同喜好的年輕人都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豪車選擇,這兩款車能夠熱銷,也在情理之中。
C級市場:“新舊勢力”短兵相接
C級市場已經是傳統意義上的高端車市場,此前一直是BBA的主戰場,二線豪車品牌都很難有容身之地,更勿論在品牌力上更加難以匹配的自主品牌了,用“市場荒漠”來形容兩、三年以前的自主高端轎車市場都不為過。
但就是短短的兩、三年間,隨著電動化大潮的到來,自主高端轎車市場也終于被盤活了,越來越多的自主電動轎車把市場區間抬高到了20萬元以上,開始從一眾豪車品牌手中搶市場。
6月登榜轎車銷量前20的C級車還是3款,比亞迪漢、奔馳E級和奧迪A6L。
對奔馳、奧迪以及寶馬而言,中大型車市場是支撐自己豪車品牌屬性的關鍵,肯定都不容有失。為了穩住市場份額,德系三大豪車品牌目前都給出了相當可觀的終端優惠,這也是奧迪A6L、奔馳E級和寶馬5系在7月都能交出萬輛以上月銷量的關鍵所在。
比亞迪漢是7月C級轎車市場上的銷量冠軍,而且是唯一一款月銷量超2萬輛的中大型轎車。比亞迪漢之所以受歡迎,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品牌力優勢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打造的完善產業鏈,保障了比亞迪能夠在不斷提升產品力的同時,還能帶來不錯的性價比。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比亞迪就能及時的調整產品策略。此前,比亞迪漢家族也曾出現過銷量上的波動,只不過新推出的漢冠軍版車型,憑借降價增配的打法,很快就重新拿回了丟掉的市場份額。
漢DM-i冠軍版,圖片來源:比亞迪
比亞迪漢系列之外,在C級轎車市場上,自主電動車的身影還有不少,不少其實也已經形成規模。如極氪001在去年年底就曾交出過連續破萬的月銷數據,進入2023年之后銷量雖然有所回落,但最近4個月,極氪001的月銷量都在6000輛以上。此外,7月銷量超過2000輛的C級自主電動車還有兩款,分別是零跑C01和HYPER GT。
這里重點聊一聊HYPER GT。HYPER GT是廣汽埃安旗下高端系列HYPER的首款量產車型。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新車在7月初上市后,半個月時間就收獲了超2萬輛的訂單,市場熱度可見一斑。目前HYPER GT已經陸續開啟交付,后續會不會成為廣汽埃安的又一個市場“爆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