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遺魅力 弘揚傳統文化——銅陵學院“圓夢工程”隊赴南陵縣探尋非遺文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挖掘南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銅陵學院2023年“圓夢工程”服務農村未成年人傳承優秀傳統志愿服務隊前往南陵縣許鎮,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馬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走進南陵許鎮感受非遺魅力
團隊成員首先前往南陵縣許鎮馬元村,在村委會的安排下,大家觀看馬燈表演視頻后,以專訪的形式與非遺傳承人谷先生深入交談,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據傳承人介紹,馬燈是當地老百姓在春節期間最為隆重的民間表演習俗,整場表演由興燈主家村莊舉行“朝灶”儀式而拉開表演序幕,之后便會到周邊村莊巡回展演,最后以興燈村莊舉行“圓燈”儀式結束一年一度的馬燈表演。表演塑造了從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張飛到唐朝的薛丁山、樊梨花,再到宋朝的穆桂英、楊宗保等歷史人物形象,共有19至23匹馬不等。
黨建引領發展助力非遺傳承
在馬元村,實踐團隊成員切身感受到,馬燈作為蕪湖市南陵縣傳統民間藝術的優秀代表之一,糅合了音樂、彩繪、戲曲等多種民間民俗文化和竹制紙扎技藝,舞蹈陣式靈活多變、舞姿優美、語匯豐富。“黨建+非遺”模式在保護和傳承馬燈文化上的生動體現:為更好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政府組織人力開展馬燈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搜集整理民間故事,匯編成《許鎮史話》書籍、錄制表演視頻等,推動馬燈文化的傳承保護。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許鎮馬燈”成功申報成為蕪湖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聚焦非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為使未成年人進一步了解家鄉民間傳統文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實踐團隊前往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面向廣大小朋友開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團隊組織小朋友集體觀看馬燈表演視頻、繪畫各類馬燈人物,并邀請有馬燈參演經歷的小朋友現場分享心得體會。整個活動不僅加深了孩子們對地方馬燈文化的認識,還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燈活動的興趣,引導他們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人。
通過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親身感受到了南陵許鎮馬燈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大家也更加明了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使命,更加要珍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好保護。
(通訊員:章暢 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