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勇:讓“苦”連翹種出“甜”產業
關勇查看連翹成熟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渭南日報 記者 姚二曼 楊欣
“今年連翹價好得很,地頭采回來的一斤收38元,干貨110元。”9月3日,在潼關縣城關街道安樂社區連翹種植基地,記者見到關勇時,他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今年一畝地平均產量200斤,150畝連翹收入突破100萬元,沒一點問題。”
這是關勇種植連翹的第七年,卻是他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
關勇的家在秦嶺北麓山腳下,不遠處的山上有著幾萬畝野生連翹,每年到了成熟季節,附近很多村民爭相上山采集,早些年關勇也跟著村民上山采過。
連翹果實可以入藥,葉子能夠制茶,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近些年隨著連翹價格上漲,有些村民就想著把野生連翹引到山下種植,但結果往往都是枝條瘋漲,果實很少,或者根本不掛果。
此時的關勇也在努力嘗試。2015年,擔任安樂社區副主任的關勇流轉了350畝土地發展中藥材,試圖為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的發展蹚出一條新路來。
2016年,關勇先試種了100畝連翹,除草、施肥、灌溉、修剪……他像對待果樹一樣精心管護,連翹的長勢也是一年好過一年。到了2019年正式掛果時,他滿心期待,結果一畝地平均收成不超過30斤,按照當時一斤9元的收購價,一畝地毛收入僅有270元,這讓關勇備受打擊。
“第二年掛果量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一畝地最多也就50斤。”
當時看著眼前長勢旺盛的連片連翹,關勇心中五味雜陳,“種了三四年了,樹看著管得挺好,咋就接不下果子,前后投資了一百多萬元,后面還可能一直是賠錢。”
正在他彷徨苦悶之際,地頭一根“斷裂”的枝條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枝條沒有徹底斷開,還有少量連結點,但在它下面的小枝條掛果量卻很好。”這讓關勇想到了大荔冬棗的“環割”技術。
有了這個啟發,關勇立即聯系了大荔縣的冬棗專家,詳細了解“環割”技術。“環割”就是通過切斷韌皮部,暫時中斷地上有機營養向根部運輸,來提高地上樹體營養水平,滿足開花坐果及幼果早期生長發育的急需,從而提高坐果率和產量。隨后關勇將“環割”技術引入連翹的管護當中。2021年,連翹產量翻了番。
“以前想著山上的野生連翹沒人管都能結果,沒想到在管理技術上出了問題。”后來,關勇通過學習“環割”“控旺”“摘心”“扭枝”……不斷摸索實踐,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精細化管理流程。
在這個金秋時節,種植基地里一樹一樹的連翹掛滿枝頭,村民們麻利地采摘、分揀、裝車,處處是豐收的景象。“今年連翹的效益比花椒好很多,一畝地純效益5000多元。”這讓趙絨和其他采摘村民有些心動。“現在基地給咱群眾提供苗木和技術,打算今年栽上3畝先試一下。”
“這條路總算是走出來了,目前安樂社區共發展連翹350畝,除了基地現有的150畝外,村集體去年種了100畝,還帶動了五六十戶群眾種植。”現在已經是安樂社區黨委副書記的關勇更加有信心,開始把重心放在打造連翹產業上。目前在縣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安樂社區建成了100噸的儲存冷庫、1000平方米的無雨晾曬棚,烘烤加工房正在建設中。
“當地獨特的地貌特征和氣候土壤條件孕育了連翹這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我們一定要充分開發利用好,發展連翹產業,打造出潼關連翹‘道地’品質。”關勇的下一步目標,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建設潼關縣高標準加工收購儲存點,未來讓“全國連翹看陜西,陜西連翹看潼關”,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