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聯誼會不談“相親”卻更吸引人
飛盤、露營、“劇本殺”……隨著七夕到來,各種單身交友聯誼活動在京城密集舉行。記者注意到,現在的交友聯誼活動已經和傳統的“相親節目”截然不同,不但形式上更加多元,互動環節也不斷“推陳出新”,更加注重年輕人自身的需求。相比傳統的“相親”,這樣的交友活動更能吸引年輕人。
“7分鐘交友”像是“應聘”
在很多人眼里,交友聯誼就是相親。說起“相親”,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尷尬。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許多年輕人表示,參加了一次單位組織的相親聯誼,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
【資料圖】
韓女士曾參加過一次國內比較流行的“7分鐘交友”。根據規則,男女青年彼此對坐,需要在7分鐘內彼此認識。時間一到,就要換人。
“7分鐘交友,其實留給彼此的介紹時間只有3分鐘左右,我把自己的簡歷背了一遍又一遍,感覺就像去應聘。”韓女士說,除去自我介紹的時間,留給雙方交流時間已所剩無幾。表面上一個小時“結識”了7位男嘉賓,但實際上,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都沒有。
“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的相親其實很抵觸。”伍月青少年事務發展中心負責人宋璞喆說,參加者要么是對“查戶口”式的提問比較抗拒,要么是對活動中尷尬的氣氛感到“懷疑人生”。還有的活動,僅僅把參加者的照片、簡介都掛出來,雖然“一目了然”,但給人的感覺卻像逛市場,缺乏互動。
取消“牽手”氣氛依舊熱烈
8月20日,一場七夕聯誼活動在大興區舉行。和一般的交友聯誼不同,這次活動別出心裁地采用音樂會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單身青年參加。
“我們根據報名者喜歡的樂器進行分組,還邀請了樂隊演出,大家可以點歌,也可以自己上去唱。”主辦方大興團區委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活動形式比較新穎,通知發出去后,100個名額很快就報滿了。參加活動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大興區工作,有公務員,也有企業白領,平均年齡二十七八歲,本身就有很多共同語言。之所以采用音樂會的形式,也是為了給大家創造更多機會。
和傳統的交友聯誼相比,這種音樂會形式的活動可謂一大創新。更有趣的是,這次活動還特意取消了聯誼活動中常見的“牽手”環節。結果出人意料,主辦方的這個決定受到了參加者的廣泛好評。大家紛紛表示,這個決定避免了尷尬。
沒有了“牽手”,氣氛依舊熱烈。當天,活動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有幾對年輕人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表達了進一步交往的意愿。
這些“目的性”并沒有那么強的活動,看上去并不像“聯誼”。可正是這樣的活動,才能吸引年輕人。婚戀專家表示,這些新穎的活動形式,可以在緩解尷尬的同時讓交友過程充滿樂趣,吸引更多單身青年參與。
聯誼也是基層治理平臺
近年來,交友聯誼活動開始不斷推出新花樣。有的活動走向室外,組織露營飛盤等項目;室內聯誼也不斷創新,推出手游、“劇本殺”,備受年輕人歡迎。在這些活動中,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走出“社交恐懼”,在不知不覺中增進感情。就算沒有遇到喜歡的人,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大不了,下次有機會還會想參加。
為幫助單身青年“向前一步”,北京各級團組織也紛紛行動起來,開展多種形式的交友聯誼。上周六,由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主辦的一場主題為“博物館奇緣”的七夕交友聯誼活動就吸引了不少博物館迷。
“現在的交友聯誼活動已經和傳統的相親截然不同。”宋璞喆建議,在創新活動形式的同時,最好能夠建立一套反饋機制,從而了解青年的真實需求,更加有效地幫助青年解決婚戀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希望讓聯誼活動變成一個基層社會治理的平臺,解決青年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對北京更有歸屬感,更加熱愛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