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播報:“千萬工程”留住“綠” 迎來“青” 激發“原鄉人”內在動力
央視網消息:2003年,“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在浙江省正式啟動。20年來,“千萬工程”不僅改變了浙江鄉村的面貌,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探索了新路徑。
從高速無人穿越機的視角看去,近觀,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遠眺,風景如畫,宛如世外桃源。美麗生態正成為余村的一張“金名片”。
潘春林,2003年響應政府號召,扔下挖礦的鋤頭,開辦起余村第一個農家樂,現在他一年要接待五六萬來安吉的游客。今年,老潘家里最大的變化是眼前這方庭院,經過三年的改造,原本的高墻變矮了,也更通透了。
(相關資料圖)
在高速無人穿越機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余村的民宿群和配套服務區以及新興產業園正在形成規模。在由水泥廠改造而成的鄉村圖書館里,越來越多的年輕創客為余村注入了快樂與活力。
變年輕!余村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在深入推進“千萬工程”過程中,余村留住了綠水青山,也迎來越來越多的青春力量。去年余村推出的“全球合伙人計劃”,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青年人才。年輕人給余村帶來了什么變化?為了讓他們留下來,余村又有什么新招?
余村的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忙碌。年輕人利用晚上的時間聚在一起,充電學習,開啟了新一期的“余村夜話”,今晚的話題是“大自然工位”。2022年,眾多年輕人帶著自己可移動的工作和項目來到余村創業,很多人看中的就是這里獨有的“生態”。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大自然中辦公,而不是拘泥于高樓大廈的格子間中。僅余村村內就有1萬多平方米的空間正在盤活,包括共創空間、青年圖書館等。當地正結合旅游業態,如綠道、咖啡館、文旅驛站等打造更多新的“大自然的工位”,讓年輕人不僅僅是到鄉村旅游、生活,更可以來創業、辦公。
這兩位“90后”的合伙人,創業的主要內容就是制作“三農”短視頻,市場反饋很不錯。
在余村,“生態”可以變“流量”,還可以實現價值“倍增”。當咖啡和安吉白茶相遇,當國潮和青春相伴而來,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我們走進余村合伙人陳喆打造的國潮動漫鄉村美學空間尋找答案。
為了服務更多年輕人,余村還打造了鄉村青年人才社區,吸引“旅鄉人”變為“新鄉人”,帶動“歸鄉人”返鄉,從而進一步激發“原鄉人”的內在動力。
截至目前,50多個合伙人項目落地余村,1100多名大學生參與其中,吸引192名年輕人返鄉。文化創意、鄉村美學、研學教育、零碳科技等業態蓬勃興起,余村迎來越來越多的“新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