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昌吉網(記者 王薇)夏至過后,盛夏來臨,阡陌縱橫的土地上,冬小麥迎風生長,迎來最后一次灌漿水。
(資料圖片)
“返青水、拔節水、灌漿水,一季小麥澆三茬水,才能有個好收成。”奇臺縣三個莊子鎮副鎮長、三個莊子村黨支部書記尚志有說,“灌漿水至關重要,可提高小麥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
長期以來,農田灌溉在三個莊子鎮一直是個大難題。借著國家大力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的東風,全鎮已打118眼灌井,近6萬畝農田和1.9萬畝林帶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分建,七分管。由于缺水,以前常有村民超時超面積澆水,還有偷水的現象發生。”尚志有還有個身份——鎮、村兩級林長,他告訴記者,三個莊子鎮想出了土辦法,2022年4月,以林長制為統領,在三個莊子村試點“林長+井灌長”長效管護機制。
“三個莊子村有326戶1028人,村民從中選出了13名責任心強的人擔任‘井灌長’,管護全村23眼灌井。三個莊子鎮每年開展優秀‘井灌長’評選,村民自籌資金為每位‘井灌長’每年支付2000元至5000元管護費,激發‘井灌長’的工作積極性。”尚志有介紹。
南風起,小麥黃。6月20日,走進三個莊子村,一望無際的麥田已呈現出片片金黃,微風拂過沉甸甸的麥穗,田野泛起層層波浪。
麥田旁,農戶喜耀榮擰開灌井閥門,一股股清涼的井水流入麥田旁的林帶里,滋潤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今天輪到白順興家澆地,我澆完林帶就給他家放水。”喜耀榮笑著對尚志有說。
喜耀榮是三個莊子村的首任“井灌長”,也是村級林長。“一是費用透明,二能管護設備,最終目的還是方便農民用水澆地,減輕農民勞作負擔。”喜耀榮說,“林長+井灌長”長效管護機制有序推廣運行后,“井灌長”嚴格控制農田灌溉時間和面積,負責灌井的管護和維修工作,確保灌井隨時能出水,農戶隨時能澆地,有效緩解了農業生產缺水矛盾,再無一例配水矛盾發生。
如今,全村23眼灌井遍布1.26萬畝農田和500畝林帶,平均500畝至700畝地就有一眼井,“井灌長”在配電房刷卡取水,一個人能輕松管理千畝農田和林帶。
“實際上,我們不僅要讓農田能澆水、澆好水,還要讓農戶形成節約用水意識。”尚志有舉例,“眼下正值灌漿期,我們會核對澆水進度、控制水量,最終確定每小時滴灌澆灌3畝農田最為適宜。”
目前,三個莊子鎮在全鎮5個村每村設立13名至15名井灌長,在春夏用水高峰期,實行農林錯峰配水和林地配水專卡專用制度,村級林長和生態護林員負責監督配水情況落實,形成合理用水、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一年來,在鎮、村兩級林長和井灌長的共同努力下,三個莊子村圓滿完成了120畝村莊綠化任務,栽植紅葉海棠、黃太平蘋果、長枝榆、杜梨等7600余株,綠化率達到36%,成為奇臺縣開創“林長+”機制,落實灌溉管護工作的新亮點。
今年,奇臺縣謀劃創建“林長+井灌長”長效管護機制,逐級劃分縣、鄉、村三級林長、生態護林員、井(河)灌長職責,確保每條林帶的管護灌溉責任得到認領落實,“林長+井灌長”長效管護機制涉及人工林41.5萬畝,縣、鄉、村各級林長、副林長198名,生態護林員86名,井(河)灌長671名,機井1674眼,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
Copyright @ 2008-2020 www.jjzk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周刊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29 87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