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檢察院幫我申請了司法救助金,讓我們渡過難關,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當因案致殘的祝師傅收到吉林省長嶺縣人民檢察院送來的司法救助金時拉著檢察官的手激動地說。
(資料圖片)
主動救助、聯合救助、應救盡救……長嶺縣人民檢察院用一次次的司法救助,為申請人紓困解難,撐起司法“暖心傘”,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檢察溫度。
如何更早地發現群眾的急難愁盼?長嶺縣檢察院的經驗是:內外融通強配合,司法救助提質效。
一方面,控申部門不斷加強與內部各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以控申部門主動獲取司法救助線索為主,各業務部門移送司法救助線索為輔,案管和技術部門合力提供技術支持的線索移送機制,將司法救助工作貫穿辦案各個環節;另一方面,與法院、民政、婦聯、殘聯、鄉村振興等部門建立司法救助協作機制,主動強化服務意識,打通司法救助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祝師傅的案件線索就是刑檢部門移送的。曾經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的祝師傅,是一名刑事案件受害人,他被嫌疑人刺傷腹部,肝破裂,左小指離斷,被鑒定為重傷二級、十級傷殘。因嫌疑人無財產可供執行,一直沒有得到賠償。家里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贍養,幼小的女兒正在上學,經濟十分困難。長嶺縣檢察院了解情況后,迅速啟動國家司法救助程序,讓祝師傅第一時間領取到司法救助金,解決了家中的燃眉之急。
“司法救助,不僅可以給被害人全家帶來創傷后的希望,挽救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還有利于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長嶺縣檢察院控申部承辦檢察官說。
工作中,除了主動尋找案件線索,做到應救盡救,長嶺縣檢察院還聚焦特定群體,開展專項救助。2022年,長嶺縣檢察院與長嶺縣婦聯聯合開展“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活動。通過建立健全救助協作長效機制,雙方在線索移交、實地調查、救助金發放等方面聯合開展工作,強化部門合力,形成保護聯動,更好維護婦女合法權益,不斷增強婦女、兒童和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專項活動開展以來,長嶺縣檢察院先后辦理困難婦女救助案件10件,救助婦女10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6萬元。久某就是其中一位被救助對象。
久某,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勤勞的丈夫和一雙可愛的兒女。然而,當丈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去世后,她感覺自己的天塌了。雖然法院判決事故另一責任人賠償32萬余元,但因責任人沒有賠償能力,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
長嶺縣婦聯了解到久某的情況后,將線索移交到長嶺縣檢察院,雙方共同展開走訪調查,幫助久某申請司法救助金,并第一時間發放到位。
“司法救助金讓我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情與關愛,我一定要積極面對生活,把孩子們培養好。”當檢察院與婦聯共同進行“回頭看”時,久某激動地說。
司法救助是一次性的,但關懷卻是長期的。工作中,長嶺縣檢察院與多部門建立“司法救助+”模式,構建集司法救助、民政補助、教育幫扶、心理疏導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救助平臺。
當年邁的爺爺奶奶帶著14歲的小法(化名)一起來到12309檢察服務中心申請司法救助時,深深觸動了檢察官們的心。
小法一歲時,父親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去世,母親離家出走,他一直和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生活,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只有租地的微薄收入。
了解情況后,長嶺縣檢察院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并最終為小法申請了司法救助金。之后,長嶺縣檢察院又積極與學校等部門聯系,幫助解決學籍、學習等問題,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當下救”,成為“長久助”。
“司法救助工作,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系著司法關懷。接下來,長嶺縣檢察院將繼續加強與各部門聯系溝通,實現司法救助‘救急救困’與社會救助‘民生保障’精準銜接,提升民生服務的精度和準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現代化的新期待。”長嶺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吳彥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