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A股代糖概念股的股價集體上漲,截至上午10點,三元生物的股價漲幅已經超過11%,保齡寶開盤即漲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前一日關于“阿斯巴甜可能是致癌物”的話題持續發酵,一度沖上熱搜榜首位。世衛組織回應稱,將于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該話題也引發了市場的巨大反應,不少品牌主動澄清自己的產品不含阿斯巴甜。
據外媒消息,本月早些時候,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機構(IARC)的外部專家召開了一次會議,預計于今年7月把阿斯巴甜列為“2B類”,即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認為阿巴斯甜能帶來健康風險的并不只是世衛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在調查阿斯巴甜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該機構于6月底召開會議,并且也將于7月14日宣布其調查結果。
(資料圖片)
針對此事,國際飲料協會委員會(ICBA)在官網發文回應,表示公共衛生主管當局應警惕這一觀點,因為它與數十年來高質量的科學證據相矛盾,參考低質量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可能誤導廣大消費者。
但是這一反駁遠沒有平息這一消息帶來的影響,多家公司火速澄清。元氣森林29日晚間在官微稱,元氣森林全線產品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相關負責人則對外表示,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經宣布全部產品使用升級的天然代糖“羅漢果糖”。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10月26日,IARC曾發布報告,將香腸、火腿、培根等大眾熟悉的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新鮮牛羊肉等紅肉列為“較可能致癌物”。彼時,受這一消息影響,生豬屠宰及肉制品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不同程度下跌。此次則讓A股代糖概念股的股價集體上漲。截至6月30日上午10點半,板塊整體漲5.18%,萊茵生物、保齡寶漲停。三元生物的股價一度漲至17.49%。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代糖中除了阿斯巴甜,還有甜菊糖苷、三氯蔗糖、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木糖醇、甘草甜素、甘露醇、麥芽糖醇等。
中信證券指出,阿斯巴甜屬于最常見的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劑之一,目前全球市場約3萬噸左右,市場規模約30億元。三氯蔗糖作為新一代高倍甜味劑,安全性更好、甜度達到600倍甜。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慮,預計下游廠商會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劑對阿斯巴甜的替代。? ?
科普
阿斯巴甜的“致癌”爭議
據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7月將宣布阿斯巴甜為“可能致癌物”。阿斯巴甜是什么?什么產品中含有阿斯巴甜?阿斯巴甜安全嗎?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多用于無糖飲料、口香糖、酸奶等。它的化學名稱為天門冬酰苯丙胺酸甲酯,由化學家在1965年研制潰瘍藥物時發現,甜度是普通蔗糖的約200倍。阿斯巴甜盡管有強烈甜味,但熱量幾乎為零,而且沒有糖精那樣的苦味,因此被食品工業視為代替蔗糖的甜味劑。
阿斯巴甜于1974年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作甜味劑以及多種食品的添加劑。在歐洲,阿斯巴甜1994年獲準作為蔗糖的替代物添加到食品中。
迄今,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使用已在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丹麥、德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近100個國家獲得許可。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的阿斯巴甜日容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內。但圍繞阿斯巴甜對健康的影響,數十年來爭議不斷。
在致癌性方面,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2013年發表聲明說,動物實驗發現阿斯巴甜可能導致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癥,它不應出現在食品供應體系中。然而,盡管一些動物實驗稱阿斯巴甜有誘發腫瘤的作用,但JECF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此前評估認為阿斯巴甜對動物無致癌作用。美國癌癥學會此前指出,多項人體研究表明,阿斯巴甜與癌癥風險增加之間沒有關聯。
歐洲拉馬奇尼基金會2006年發布的研究顯示,實驗鼠長期攝入每公斤體重100毫克的阿斯巴甜,可引起多種癌癥,包括淋巴細胞瘤、白血病、神經鞘瘤。但美國和歐盟委托有關機構審核評估了這項實驗的原始數據后否認其結果解釋,不認可阿斯巴甜有致癌作用。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奧地利路德維希·波爾茲曼研究所等機構2012年發布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與不飲用無糖汽水的人相比,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無糖汽水的人會增加患白血病風險;與不飲用無糖汽水的男性相比,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無糖汽水的男性會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不過這項研究也存在爭議。
在神經毒性方面,盡管有報告稱在給動物大劑量阿斯巴甜后可能會改變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的水平,但大量動物實驗和人群流行病學資料均未顯示神經行為方面的疾病和癥狀與攝入阿斯巴甜有關。遺傳毒性實驗未發現阿斯巴甜會導致突變作用,未見致畸性和生殖毒性。
此外,有專家認為,阿斯巴甜雖然不像蔗糖那樣有熱量,但同樣可能導致肥胖風險增加。
今年5月,世衛組織發布一份關于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不要使用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等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世衛組織指出,對現有證據的系統性回顧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劑在降低成人或兒童體脂方面沒有任何長期益處。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影響,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風險。
據新華社
Copyright 2003-2020 www.jj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前線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562 662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