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8 日,三峽能源(SH600905,股價 5.41 元,市值 1548.56 億元)2022 年度股東大會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股東代表身份出席。緊湊的議案審議流程結束后,三峽能源董秘劉繼瀛與十余位投資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對公司戰略規劃、重點項目進展等問題一一作答。
【資料圖】
劉繼瀛表示," 十四五 " 期間,預計公司年新增裝機不少于 500 萬千瓦。截至目前,今年開工的陸上風電和光伏達到 1000 萬千瓦。" 今年因為沒有疫情的影響,組件價格也下來了,風機價格也比較合適,今年完成 500 萬千瓦應該壓力不大 "。
對于電力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劉繼瀛表示,三峽能源的特點在于市場化意識非常高,十分注重投資收益率。此外,公司的創新性也比較突出。
三峽能源股東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煜 攝預計全年融資總額不超過 916 億元
三峽能源以發展 " 風光 " 發電等新能源業務為主。近兩年,綠電需求持續增長,包括三峽能源在內的多家頭部電力企業 " 大手筆 " 投資建設新能源電力項目。根據本次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公司 2023 年投資計劃與財務預算,三峽能源 2023 年計劃投資 523.5 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 473.48 億元,股權投資 50.02 億元。
同時,根據公司投資安排及生產經營需要,三峽能源預計 2023 年融資總額不超過 916 億元,其中,權益性融資不超過 190 億元,債務融資不超過 726 億元。融入資金主要用于陸上風電、光伏項目、海上風電、沙戈荒大基地投資,產業鏈投資,研發支出,技術改造升級等。
截至 2022 年底,三峽能源并網裝機規模達到 2652.14 萬千瓦。據三峽能源董秘劉繼瀛介紹," 十四五 " 期間,預計公司年新增裝機不少于 500 萬千瓦。此前,受疫情反復、光伏組件高價等影響,去年三峽能源新增裝機容量 352.52 萬千瓦,未完成年度目標。劉繼瀛表示,今年沒有疫情影響及組件價格壓力,完成 500 萬千瓦的目標 " 應該壓力不大 "。
三峽能源的戰略布局有兩大主線:大基地與大海上。其一,聚焦基地化布局,積極推動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風光火儲一體化、煤電與新能源聯營項目等千萬千瓦級、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開發建設。其二,堅定實施 " 海上風電引領者 " 戰略,去年三峽能源新增獲取海上風電資源 215 萬千瓦,沿海區域布局覆蓋更廣。
2022 年,三峽能源完成發電量 483.50 億千瓦時,營業收入 238.12 億元。據三峽能源議案,2023 年公司發電量預算目標 542 億千瓦時;營業收入預算目標 264 億元,這將在 2022 年營收基礎上增長 10% 以上。
回應行業競爭:公司的特點在于市場化意識非常高
從公司視角轉向行業,目前一個鮮明的趨勢是,電力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
6 月中旬,華電集團旗下華電新能 IPO 順利過會,擬募集資金 300 億元投入新能源發電項目,刷新三峽能源募資紀錄。與此同時,華潤電力宣布旗下華潤新能源預計將在 2023 年下半年提交 A 股上市申請。6 月初,中國電建也發布公告稱,擬籌劃分拆下屬控股子公司電建新能源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
談及競爭壓力,劉繼瀛表示,三峽能源的獨特之處在于市場化意識非常高,十分注重投資收益率。公司在投資決策時,項目必須滿足收益率要求才會干。此外,公司的創新性也比較突出,實現很多 " 新能源行業內的第一 ",例如第一批海上風電商業化項目、漂浮式光伏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能源的兄弟企業——長江電力同樣涉足新能源行業。據長江電力最新年報,長江電力提出聚焦 " 水風光儲 " 多能互補,助力公司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兩家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存在哪些競爭與合作?
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劉繼瀛表示,長江電力做新能源是圍繞金沙江下游 " 水風光 " 互補這一塊,三峽能源則是面向全國(除湖北以外)做風電、光伏項目的開發。在抽水蓄能方面,盡管兩家企業都做抽蓄,但由于抽蓄的資金投入較大,三峽能源做抽蓄是跟公司的新能源資源相關," 不會到處去做 ",長江電力由于資金狀況好會做得多一點。
從合作上講,一方面,三峽能源可能會在大型項目上引入長江電力等的資金;另一方面,在業務上長江電力的抽蓄項目也可能為三峽能源帶來資源,或在當地為三峽能源提供儲能的配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