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化集團()與特斯拉的合作再鎖八年。
(相關資料圖)
8月1日晚間,雅化集團公告,2020年下屬全資子公司雅安鋰業與美國特斯拉公司簽訂電池級氫氧化鋰供貨協議。雙方擬在原協議的基礎上進行延長,協議有效期為即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2023年至2030年交易數量合計約萬噸-萬噸。
界面新聞以現行價格計算,八年交易金額在560億元至810億元區間,平均每年或為雅化集團貢獻70億元至100億元左右的營收。
同時,萬噸-萬噸相當于去年全國整體出口量的2倍至3倍,相當于雅化集團去年全部鋰產品產量的7倍至10倍。
不過,雅化集團依然面臨著氫氧化鋰價格下滑,利潤變薄的風險。且市值腰斬后,公司多達11位高管正計劃減持公司股份。
對特斯拉的依賴度上升
與上次協議不同之處在于,此次雙方約定的是交易數量區間,而上次約定的是交易金額區間。
上次協議中,約定從2021年起至2025年,特斯拉向雅安鋰業采購價值總計億美元-億美元的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
本次協議中,雙方約定2023年至2030年交易數量合計約萬噸-萬噸,產品價格根據雙方協議約定確定。
兩次協議如此變化其原因與氫氧化鋰價格在近幾年的“過山車”走勢相關。
Wind數據顯示,2020年末雅安鋰業首次與特斯拉簽定協議之時,氫氧化鋰價格穩定在5萬元/噸左右。隨后,氫氧化鋰價格出現連續兩年的飆漲,最高時達56萬元/噸,漲幅超十倍。2023年以來,氫氧化鋰價格又疲弱下滑,“腰斬”至25萬元/噸附近。
如此大起大落之下,再以金額來約定交易顯然不太適合了。
那么新延長的超過20萬噸的數量是什么概念呢?
界面新聞查詢發現,氫氧化鋰出口量在逐年走高。Wind數據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氫氧化鋰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出口量分別為萬噸、萬噸和萬噸。
雅化集團2022年鋰產品生產量萬噸,銷量萬噸,分別增長%和%。
八年萬噸-萬噸相當于去年全國整體出口量的2倍至3倍,相當于雅化集團去年全部鋰產品產量的7倍至10倍。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氫氧化鋰上周的均價水平已跌至萬元/噸,環比跌幅%。
若以此報價計算,此次約定的交易金額在560億元至810億元區間,平均至每年,或為雅化集團貢獻70億元至100億元左右的營收。
考慮到氫氧化鋰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這一預測數據與實際營收或有較大的差距。
可以說,特斯拉在雅化集團營收結構中是愈發舉足輕重了。
雅化集團與特斯拉的合作始于2020年12月,2021年雙方發生的交易金額僅占雅化集團當年營收億元的%,約億元。
僅一年時間,到了2022年雙方交易往來已達億元,營收比重已上升至17%。去年總營收為億元。
2022年年報顯示,特斯拉待履行金額還有億元。
雅化集團重大采購合同履行情況 來源:2022年年報
氫氧化鋰價格的飆漲及客戶特斯拉的加入,直接帶動了雅化集團的業績高增。
雅化集團2021年和2022年營收增幅分別約61%和176%;歸母凈利潤的增幅更是達到%和%。
此次與特斯拉供貨協議的繼簽將繼續支撐著雅化集團未來業績的上升。
公告表示,隨著協議的有效執行,將對雅化集團2023年至2030年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氫氧化鋰價格左右利潤
鋰業務大肆擴張后,雅化集團已計劃全盤押注其中。
雅化集團為民爆業務出身,2013年通過參股進入了鋰產業,如今形成了鋰業務和民爆業務雙主業運行格局。
不過雙主業地位已經顛倒了。2020年鋰產業營收占比還在20%左右,到了2022年這一業務營收占比已上升到%。
在日前接受機構調研時,雅化集團董辦主任兼證代鄭璐表示,7月,集團正式將民爆業務分拆,獨立組建“雅化民爆集團”。分拆后,集團將專注于鋰業務,搶抓新能源歷史性機遇。
目前雅化集團的客戶群主要包括國內外正極材料企業、電池廠商和整車企業。包括如LGC、振華、貝特瑞、廈鎢等正極材料頭部企業,松下、LGES、SK ON 等日韓電池廠商,以及特斯拉、比亞迪等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
不過,雅化集團未來面臨著三大問題。
首先,產能是否能跟上。
雅化集團7月3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納米比亞鋰礦項目正在勘探階段,其他優質鋰礦項目公司也在跟進。
鄭璐表示,公司目前擁有鋰鹽綜合產能 萬噸。同時,公司對鋰產業進行擴能,目前已啟動雅安第三期共計年產10萬噸高等級鋰鹽生產線建設項目。三期建成后,公司鋰鹽綜合產能將超過17萬噸。
公告稱,隨著雅化集團未來鋰鹽產能的擴張,將有利于公司鋰鹽產品的充分釋放和順利銷售,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成為行業中具有品質和規模競爭力的鋰鹽供應商。
其次,氫氧化鋰價格將如何演繹。
在銷量有保障之后,產品的價格直接決定了雅化集團的利潤表現。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已有體現。
今年以來,隨著氫氧化鋰價格的下行,雅化集團開始增收不增利。一季度在營收增長%的前提下,歸母凈利潤反下滑超過40%,約億元。
二季度表現更弱。雅化集團半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億元至億元,同比大降%至%。
業績下降的原因在于,受鋰行業供需變化,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雅化集團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百川盈孚預計,短期間國內氫氧化鋰價格將穩中偏弱運行。當然,中長期還要隨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定。
因鋰價明顯的調整,機構將雅化集團的盈利預測砍半了。國信證券研報預計公司2023年、2024年營業收入億元和億元,此前預測為億元和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預計為億元和億元,原預測為億元和億元。
第三,高管們的集體減持。
6月15日,雅化集團披露了實控人一致行動人及部分董事和高管的減持預告,多達11位董監高提出了減持計劃。其中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副董事長孟巖,董事、總裁高欣,四位副總裁梁元強、牟科向、張洪文、賓晶,董事、財務總監楊慶,董秘、投資總監翟雄鷹,行政總監竇天明,鋰業運營總監岳小奇,安全技術總監林輝。減持原因為個人資金需求。
盡管11位董監高減持數量不多,計劃減持萬股,占總股本比例%,但高層抱團減持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會對市場將形成心理層面的沖擊。
雅化集團董監高減持計劃 來源:2023年6月15日公告
二級市場上,雅化集團股價已低迷多日,近期大盤有所活躍也未能帶動公司股價。自兩年前達到創新高的元/股(前復權)后,公司股價震蕩下跌至最新的元/股。市值也由超500億元到如今只剩207億元。
此次雅化集團與特斯拉的大單能否提振市場信心呢?還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