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中古、日式,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家居開始從“風格化”趨向“去風格化”設計了。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這種現象更加普遍。
當然,這種打破固定風格限制,結合個人喜好,從生活本源出發,重新定義空間,在現如今也成為了一種時代潮流。
就如本期帶來的這套案例,屋主就堅持不定義風格,并通過簡潔的造型,富有肌理感的材質,以及自然的元素,構建出了一個極為松弛的居住場所,以至于完工后,高級感都藏不住了。
【資料圖】
平面結構圖
本案來自武漢,面積140㎡,三室兩廳兩衛的格局,常住人口只有兩人。原戶型結構很不理想,并且存在多個小問題。
比如入戶擁擠,且沒有采光;比如廚房衛生間十分狹小;再比如部分空間利用率較低等等。因此,在布局改造時,也做了一些針對性處理。
平面方案圖
改造亮點:
1、進門左側的房間改成多功能間,并做開放式設計。
2、廚房向兩邊的小陽臺擴大,提升使用面積。
3、次衛向次臥擴大,緩解內部的擁擠。
4、主衛門洞平移,提升空間利用率。
玄關
原進門玄關十分擁擠,且沒有合理的收納區。不過為了優化屋主日常需求以及使用舒適性,還是增加了成品的藤編鞋柜、換鞋凳、簡易衣架。
一來解決了功能需求,二來也不會顯得太過擁擠。同時,簡潔自然的氛圍,也讓屋主有了回家的小小儀式感。
功能間
進門左側的房間改成功能間后,做了開放式設計。在為玄關引入采光的同時,兩邊通頂的儲物柜設計,還帶來了超強的收納力,方便日常日雜和換季的衣物鞋履。
除此之外,拱形的門洞,弧形的墻角,以及低飽和度的色彩,也在光影流轉間,消彌了空間呆板和生硬,使空間氛圍更加溫潤。
功能間沒有做過多的處理,僅結合屋主的生活愛好,擺放了一張棋牌桌,滿足偶爾的娛樂需求。而外面的小陽臺在打通后,則設計了一個水吧臺。
過道
進門第一視角,雖說結構上存在一個長長的過道,但極具設計感的小陽臺門洞,米色的藝術涂料,以及灰色的地磚選擇,卻也勾勒出了一個靜謐閑趣的理想生活。
客廳
客廳分別設計了一個十分簡潔的電視墻,以及一個曲面的原木沙發墻。錯落疊加的塊與面,柔和靈動的曲線,再結合藝術涂料的肌理,整個空間都透著一絲內斂靜謐的氣息,就仿佛電影畫面一般,給人沉浸安定。
客廳看向餐廳視角,受到空間結構限制,整個空間雖做不到真正的互通,但一體化的布局,卻也拉近了家人間的距離,讓生活互動更加方便和諧。
餐廳
餐廳做了大量的留白,不過并不孤寂乏味。比如頂面的一盞水波紋燈設計,就為生活增添了一些床趣;再比如圓形的胡桃木餐桌選擇,就襯托起了家的煙火氣。同時,足夠寬敞的走動空間,也提升了生活動線的舒適性。
為提升空間的整體感和視覺層高,家里所有的門洞也都做了到頂處理,看起來相當大氣高級。
主臥室
來到主臥,整體延續了外面的調性,無論是材質還是色彩感知,都無不由內向外散發著生活的溫潤與舒適。
這里有一個細節,就是臨近床頭柜的衣柜處,做了一個小小的鏤空設計,有效規避了柜門打不開的尷尬。
拆掉原有的飄窗臺,并做落地留白處理,除了延伸出一塊休閑區之外,還間接性放大了空間感。而圍合式的木飾面設計,也與整體基調做到了統一融合。
次臥室
次臥是一間客房,由于空間面積比較小,就以地臺床的方式與衣柜做了一體化設計。這樣既節省了空間,也做到了整體秩序。同時,當床墊收起來后,還有了一處放松休閑之地。
廚房
廚房在原有的空間基礎上,分別向旁邊的陽臺做了擴大延伸處理,呈現出了L型的布局模式。這樣無論是操作便捷性,還是空間舒適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衛生間
小拾說:整體看下來,雖說整體材質和色彩運用的比較深沉,但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卻也比較符合居住者對慢生活方式的向往。
當然,不定義空間風格,也不單單是混搭,還要結合形式、符號、色彩、愛好等元素,進行綜合考量融合,使其更加貼合居住者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