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山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效加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國范圍內,山東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高于平均水平,工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日前,“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山東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上,介紹了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山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效加速,工業運行持續保持穩進向好態勢。工業增速穩中有升,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工業集群優勢顯現,為山東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鋪攤子,也要抓重點;既要求數量,也要提質量。縱然當前國際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但山東工業經濟的質與量依舊展現出強勁的韌性與活力,山東作為全國經濟“壓艙石”,堅毅而穩固。近年來,山東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體經濟更加牢固,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攀升。上半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半年累計增速高于一季度1個百分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增長率達到9.5%,為去年以來最高增速。化工和鋼鐵兩大行業對工業增速的拉動作用顯著,上升了4個百分點。農副食品、汽車和計算機等行業也為工業增速提供了1.1個百分點的拉動。工業經濟穩步提升,既契合了時代所需,解民之所急,更在加力提速間推動山東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投資持續增長,為工業經濟提供后勁支撐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而產業轉型升級則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先進制造業“供”“需”兩方投資兩旺為契機,山東省有序推進工業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在7月6日,山東省《實施先進制造業“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提出最新目標:全年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0家左右,年內新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10個左右。讓“小巨人”遍地開花,山東在倍增,在競爭力持久增加的同時,也為山東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后勁支撐,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多措并舉,全面提升工業經濟質量
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山東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2%左右。如今,山東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96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7家、工業設計中心43家,均居全國首位;擁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居全國前列。各類指標位居全國排名“頭部”,創新能力加速提升,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促進了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其次,搭建平臺經濟,加大對重點行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既有傳統行業的政策扶持。比如在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淄博,已經形成一套清晰的打法:一手抓需求側,找到最需要技改的企業,激活企業家內生動力,把“內需”驅動起來;一手引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把供給側做大;政府更多地開放場景,讓兩個市場高效對接。2022年,淄博市與卡奧斯COSMO Plat成立合資公司海智造。既讓行業快速增長,又帶動了整個工業經濟的發展,還給全省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此外,山東省還注重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建設,提升工業經濟的整體競爭力。2022年6月,山東發起“工賦山東”行動,整合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力量,合力打造產業生態,深入各行業打造樣板企業,在更多細分領域,加速孵化“專精特新”企業。
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高端配置”,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對提升城市的產業能級至關重要。官方報道顯示,青島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覆蓋了IoT裝備、工業軟件、網絡安全、前沿技術等產業鏈環節,構建了包括研究機構、協會聯盟、金融、應用企業等產業服務生態。如今的山東,特色化集群多,擁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30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7個,均居全國首位。在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做到了市域經濟快速發展,山東注重加強工業經濟下沉區縣發展。山東一共136個區縣,截至2022年7月,山東已公布三批共65家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這些特色產業集群集聚7.92萬家企業,年主營收入12195.21億元。大量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匯集在這些特色產業集群,組成了山東工業的基本盤。優化政策措施,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水平,民營經濟也在貢獻民營力量。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11500.7億元,增長3.0%,占進出口總額的73.6%,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讓工業經濟“多條腿走路”,拓寬經濟合作的領域和渠道,提升工業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山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積極努力。通過多措并舉,提速加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必將推動山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山東貢獻!(文/苗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