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每年9月,是新疆棉花盛開的時候。連片種植的棉花,一望無際,猶如白云一樣鋪滿大地,讓金秋收獲的季節更富有詩意。 2022年10月,和往年一樣,江蘇纖檢系統66名公檢人員奉命赴疆,履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任務。 公檢,既是客觀反映棉花質量、數量,為公平交易、價格穩定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的服務,也是關乎社會穩定大局的“壓艙石”,來不得半點馬虎。 任務就是命令,行動彰顯擔當。不破樓蘭終不還——困難再多,無懼路遠,使命必達的信念加速不斷前行的步伐。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的《關山月》描繪的是古時西域的美麗景色,而只有到過那里的人,才能對新疆的氣候有所感受。 棉花公檢任務區奎屯,在蒙古語里是“寒冷”之意。其實,對于公檢隊員們來說,冷并不可怕。自10月份開始,新疆疫情突發嚴重,全國進疆航班陸續停飛,加上各地防疫政策的變化,這66名人員如何進疆,進入奎屯兩個任務作業區,才是最頭疼的事。 等疫情政策變化是個未知數。再說,棉農在政策范圍內享受國家相關補助等不及,棉商在庫區積壓的籽棉急于上市交易等不及…… 時間就是生命,必須第一時間進疆! 這一難題擺在省纖維檢驗局領導的案頭。有著十幾年軍齡的軍轉干部、局辦主任孫軍華,成為新疆之行領隊的不二人選。 原計劃10月6日66人集中出發的航班因為疫情防控被迫取消,孫軍華心急如焚。為此,他們不得不化整為零,改變行程方式,自由機動進疆。 于是,關注當地、新疆及中轉地的疫情政策變化,購票、退票,再購票……成了這段時間孫軍華和同事們最為關注、忙碌的事。對此,孫軍華開玩笑地說:“公檢工作雖然又苦又累,但這個購票工作也不輕松,折磨人的耐勁,要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柱,好在大家累并快樂著。” 在有了充分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鹽城、揚州、蘇州三地緊緊抓住地方政策變化的彈窗期,先期到北京進行隔離,然后擇機飛往新疆,于10月19日進入作業區。南京的隊員,則通過周轉多地的方式,最后一批于11月20日到達奎屯。 乘坐飛機雖然麻煩,但相對于淮安、徐州、宿遷三市的隊員還是輕松許多。每每說到此,徐州隊員毛立新就顯得格外激動:“我們是坐了三天多的大巴才到的!這三天受的罪刻骨銘心,一輩子也不會忘!”飛機票買買退退,直至11月9日,他們不得不包了一輛大巴車,風馳電掣般一路向西,向目的地進發。 從蘇北大地到天山北麓的奎屯,相距近4000公里,大巴車在路上要行駛三天四夜。除了油料補給,大巴車基本不停,三名駕駛員輪流駕駛,隊員們吃住都在車上。前兩天,帶上車的熱水,還可以讓他們吃上冒熱氣的方便面。隨著車程的遠去、地方的溫差,到了第三天,保暖瓶的水一點也不熱了,大家只能就著面包,喝涼開水充饑。 不管吃的是涼還是熱,最起碼解決了餓肚子的問題,可也會帶來其他“麻煩”。一個喝完了的空礦泉水瓶,成了大家相爭的物品,幾名男同志相互配合,就把棘手的問題解決了。可幾名女同志就沒有那么簡單。好在她們身經多年庫區公檢,積累了一些經驗。快人快語的季小群掏出成人尿不濕,略顯害羞地說:“這玩意,幫了不小的忙。” 三天四夜的行程,對體質差甚至有暈車體質的隊員來說,就是一種折磨。周蘇祥就足足體驗和感受了一把。出發前,盡管他做好了功課,暈車藥、肚臍貼等防暈藥品都用上了,可到了第三天,這些基本就不起什么效果。沒有辦法,他在吃完方便面后,把面桶留下來,暈了就吐到面桶里,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目的地。后來,在一次公檢加班時,當同事將泡好的方便面端到他面前時,他一見到面桶,反而到洗手間吐了一番。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可能就是條件反射吧。 暈車是一方面,還有的隊員因為無法入睡,竟然想到了另一個“絕招”。女隊員季小群滴酒不沾,也可以用聞酒就倒來形容。到了第三天,實在睡不著的她,向同事要了一瓶二兩半裝的勁酒,就著干吃方便面一飲而盡,就這樣暈暈乎乎地進入了夢鄉。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正是憑著這種使命必達的信念和對事業無限的熱愛忠誠,經過身心俱疲的長途跋涉,他們于第四天的深夜12時安全到達新疆奎屯。
□江蘇省淮安市市場監管局 劉廣波 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