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84:為什么說事無不可對人言,然后又說逢人只說三分話?|當前速訊

福利:關注我,可以聯系我領取曾師更多資料。

曾仕強經典語言,受用一生,懷念您的溫暖!


【資料圖】

“先說先死”和“不說也死”,構成溝通的兩難。我們既然明白說也不好、不說也不好的困境,便應該設法加以突破。換句話說,最好能夠“說到不死”。“說到不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說出合適的話。如何判斷合不合適,就要看你的功夫了。我考大家一道題,能夠答出來的,一定是可造之材。

要想“說到不死”,必須選對合適的人,有的話你對甲說沒問題,對乙說就要觸霉頭。我們說“事無不可對人言”,又說“逢人只說三分話”,就是因為說話的對象不同。對知心朋友,當然“事無不可對人言”;而對一般人,則“逢人只說三分話”。

比如一般人問你:“聽說你要買輛跑車?”你的反應可能是:“沒這么回事,我哪有那么多錢啊?”而熟悉的朋友若問你相同的話,你再否認的話,你的朋友就會認為你信不過他,所以你可能說:“我最近炒股票賺了點錢,是打算換輛車,但還沒選好,你幫我參謀參謀。”

說與不說,需要你衡量輕重,對一般人選擇保密到家的策略,以免“先說先死”,而對朋友則采取私下透露,以“不說也死”的方式,以求“說到不死”。下面幾個案例就說明如何才能“說到不死”:

在工作年會上,總經理正在講話,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行政主管發(fā)現總經理遺漏了一項重要的行政決定,他不慌不忙地在便條紙上寫下“關于……的決定”等,然后偷偷地遞給總經理,希望提醒他,把此決定在會上公布一下。

行政主管的做法就很明智,如果等總經理講完話,行政主管急忙站起來,補充說明一番,相信總經理必定很生氣,不但不感激他的補充,而且事后必定氣沖沖地責備行政主管:“你以為我把那項決定忘在腦后了?我記得比誰都清楚,只不過我認為暫時不宜在會上宣布,沒想到你自作聰明,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宣布了。”而行政主管必定會因“先說”而“先死”。

如果總經理真的忘了,而行政主管不說,那行政總管就會落到“不說也死”的境地:總經理會認為他根本心不在焉,這么重要的事都不提醒一下,以后根本不能信任他。

在說與不說之間,行政主管選擇了一種合適的方式,即不明言,該提醒的也提醒了,至于總經理說不說出來,由總經理決定。無論以后有什么結果,總經理都不會怪到他的頭上。

業(yè)務經理陪老板到客戶那里談判,客戶提出讓利3%,業(yè)務經理當場拿出計算器,熟練地計算一番,然后把結果顯示給老板看,嘴上說:“不行,這樣我們就無利可圖了!”老板看看結果,心里明白,接著說:“雖然如此,但是看在老客戶的分上,再想想辦法吧。”

明明可以接受,業(yè)務經理嘴上卻說不行,實則將決定權交給老板。老板若同意,等于給對方一個人情;老板若不同意,則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所以,業(yè)務經理真正做到了“說了不死”。如果他計算完,不和老板商量一下,馬上說“接受”或“不接受”,等于沒把老板放在眼里,勢必“先說先死”;如果他計算完,一句也不說,就等著老板做決定,老板就比較為難,因為他的做法擺明了告訴對方可以接受,老板再拒絕,豈不是讓對方嘲笑?

“說到不死”其實就是說到合理的意思。只要合理,大家都能夠接受,當然可以不死。

右下角,您點贊和在看 小編工資漲2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