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區兒童康復工作20年,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細耕文明沃土,滋養文明風尚


(資料圖)

在徐匯,時時處處

都能讓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傳遞心頭溫暖和美好的志愿者們

用小小的力量匯聚人間大愛

構成我們身邊最美的風景

今天要帶大家一起了解的是

上海市優秀志愿者陳艷

▼▼▼

陳艷,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治療學專業,是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兒童康復治療師,數年如一日,用專業知識為腦癱兒童家庭提供志愿服務,用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

2008年,上海市紅十字志愿服務基地在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掛牌,成為了連結患兒家庭和社區的橋梁,陳艷也成為基地的一名志愿者。她利用休息時間,主動送醫上門,幫助腦癱兒童家庭提升患兒康復的意識和能力。那年,她還了解到非本地就醫的康復患兒存在居住和上學困難,于是主動與居委、教育部門對接,幫助解決患兒家庭的困難。

時間轉眼來到2012年,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春日細雨”志愿服務隊,陳艷很自然地成為團隊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每年“六一”兒童節等節日期間,志愿服務隊會為殘疾兒童發放書包、文具等愛心禮品,組織兒童進行文藝表演,陳艷都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她能夠敏銳地識別患兒家庭的心理需求,主動提供情感支持,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讓家長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進行康復治療。

2014年,華涇鎮面向上海市董李鳳美康健學校、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邊幼兒園等學校,開展了送醫進校志愿服務活動,陳艷主動報名,為殘疾兒童提供運動治療、語言治療、推拿治療等醫療服務,并對兒童家長進行家庭康復指導。活動受到特教老師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共計服務300人次。陳艷了解構建平等、包容的康復環境的重要性,她組織30余戶殘疾兒童家庭,前往世紀公園、浦江郊野公園等地舉行集體活動,邁出了志愿服務從“院內”向“院外”的第一步。

2016年,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康復工作室”榮獲上海市“技師創新工作室”的稱號,這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對此,陳艷始終堅持“以社區為基礎,以家庭為中心”的康復理念,運用成熟的康復療法服務每一位患兒。兒童康復志愿服務對象也由單一的腦癱兒童向腦癱、唐氏綜合癥、發育遲緩、神經肌肉疾病等兒童過渡,志愿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2020年,陳艷組建了包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理療師、公衛醫師及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在內的跨學科團隊,開展家庭康復指導多元聯合模式探索,將志愿服務的觸角延伸至殘疾兒童家庭。通過個案和團體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回應殘疾兒童家庭身、心、社、靈等多層次的需求。

如今的她,已扎根社區兒童康復工作20年,努力發揮自身衛生健康專業優勢,求同存異,推動中心志愿服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從微觀層面的直接服務、中觀層面的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到宏觀層面平等、包容康復環境的營造,數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成為殘疾兒童康復路上的守護者。

猜你喜歡:

牙醫少,功能單一?徐匯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將有大動作!

5金3銀1銅!徐匯青少年飛鏢隊斬獲佳績!

24小時不打烊!違規就拍照!社區首個精品垃圾庫房長這樣→

中心城區也有成片竹林?“民間林長”助力“花園街道”四季常綠

鮑以琳,你的好事藏不住了

文稿:徐匯區委宣傳部(文明辦)

編輯:寧平英

校對:徐喆衎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