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抗戰事業犧牲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侵略中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采取各種方式援助中國。
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安省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7年,白求恩組成了一個3人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后輾轉抵達晉察冀軍區所在地———山西省五臺縣金剛庫村。
【資料圖】
到達后的一個星期內,他們就為521名傷員做了檢查,接著又用一個月時間對傷員進行了147例手術。1938年8月—9月,白求恩帶領醫療隊和當地軍民創建了軍區模范醫院,并親自擔任院長。
在日軍對晉察冀邊區的秋季“大掃蕩”中,白求恩在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醫治傷病員142名,進行手術105例。11月28日,接到八路軍三五九旅打伏擊戰的消息后,白求恩立即趕往前線,在兩天兩夜中做了71例手術。
1939年11月1日,白求恩在為一名重傷患做手術時,受到致命的丹毒感染。12日,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白求恩大夫逝世不久,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柯棣華大夫來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麻θA,1910年10月9日出生在印度原孟買省的紹拉普爾村。1938年8月,柯棣華加入印度援華醫療隊,于1939年12月來到山西抗日前線。
1940年初,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大掃蕩”,柯棣華大夫連續工作46個小時。4月,柯棣華被派往晉察冀根據地,來到白求恩大夫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決心以實際行動向白求恩學習。百團大戰期間,柯棣華向上級申請到晉察冀戰況激烈的南線去工作,堅持在火線設救護站,收治傷員。在一次為時13天的激烈戰斗中,柯棣華醫療組竟收治了800多名傷病員,并為其中558人做了手術。1941年1月,軍區任命他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
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華因癲癇病發作,在河北唐縣逝世,年僅32歲。
朝鮮義勇隊是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參加抗日斗爭的外國友人組成的武裝部隊。1919年,朝鮮“三一獨立運動”失敗后,大批愛國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國,繼續進行謀求朝鮮獨立的愛國運動。1938年7月,在國民政府批準下,流亡中國的朝鮮人成立了朝鮮義勇隊。1941年初,朝鮮義勇隊進入太行山抗日根據地。1942年,以朝鮮義勇隊為基礎成立了華北“朝鮮獨立同盟”和“朝鮮義勇軍華北支隊”,配合八路軍打擊日本侵略者。他們經常組織和派遣武裝宣傳工作隊宣傳動員民眾,開展游擊戰和破襲戰,反擊日軍“掃蕩”;與民兵、村自衛隊埋設地雷,發動對敵政治攻勢;深入敵后向日軍進行反戰宣傳,發揮了特殊重要的作用。他們還喬裝成日本人,到碉堡里活捉日本兵。
1945年抗戰勝利后,他們開赴東北,返回了祖國。
此外,一些國外著名的記者,如美國記者斯特朗、美聯社駐北平記者漢森、合眾社記者薛立登、《時代》雜志記者白修德等也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來到山西抗日根據地。他們冒著極大的危險深入抗戰前線進行采訪,報道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真實面貌,使世界更加真實、具體地了解了中國的抗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