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黑客的轉型時刻
“系統性增長的機會存在于新流量平臺,驅動企業增長的要素和邏輯也發生轉變。”
撰文|翟文婷
互聯網行業,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增長焦慮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大水漫灌式的流量獲取,一去不返,剩下的都是考驗真技能的鉆井式引流。
(資料圖片)
一個微觀變化是,過去神秘而不可一世的增長黑客,曾經幫助公司攻城略地,閃電式擴張,現在那些「暗黑」增長手段,也難再復制奇效。
一些互聯網公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甚至會將人員分流至增長團隊,這些人之前可能都沒有做過增長。但那有什么關系?在一把手眼里,恨不得公司變身增長機器,「這里增長1%,那里1%,積少成多。」有人說,對公司和老板而言,增長治百病。
另一個更直觀的變化是,市場負責人在跟老板申請營銷預算時,被提問的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細,核心主旨就一個:花出去的每一分錢,得聽到回響。
這就是互聯網行業現狀,尤其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增長問題變得復雜,不是花錢就有效果,精細化運營的要求在加碼。
根本原因是,互聯網流量發生遷移,系統性增長的機會存在于新流量平臺,驅動企業增長的要素和邏輯也發生轉變。增長黑客的轉型時刻到了。
一、增長邏輯的根本轉變
增長乏力、困難、放緩,這是互聯網服務行業的集體感受。網民規模接近頂部,似乎所有人只能接受一個現實,流量池不再充沛。問題是,互聯網一些領域,增長仍在繼續。
騰訊最近發布的2023年Q2財報顯示,與網民幾乎同等規模的微信,合并wechat之后的大盤仍在以同比2%,環比1%的速度緩慢增長。更重要的是,視頻號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小程序的月活超過11億。
也就是說,頭部公司流量陣地持續擴大,尤其像視頻號這樣的新流量平臺,依然充滿生機。只是互聯網生意的路徑和增長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
卡思學苑創始人李浩說,必須搞明白新的流量在哪里,新的生意要怎么做。尤其創始人,需要系統性地梳理新流量平臺下的增長機會。這是新的結構性增長機會。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互聯網公司兩個重要角色正在發生劇變。
以互聯網服務行業為例,過去十年經歷兩波粗放式增長:第一波是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換機潮,無數App靠手機預裝,拿到起步用戶。第二波是網民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下沉市場拓展,老年群體上網潮。
抓住這兩波流量紅利的應用,現在都有不錯的用戶規模。但是現在,大水漫灌式的買量獲客手段失靈了。
早在五年前,一個App用戶的平均下載成本就有40元左右,但下載之后很多用戶不會再打開,甚至七成以上用戶沒有留存消費。互聯網出行百花齊放的階段,大部分打車App對此應該都有共鳴。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廣告學系主任王水在36氪一個訪談節目中,談到以App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行業如何更好地去尋求新的增長時說,因為供不應求,電商、本地生活企業獲取流量成本上升,導致大家對后鏈路的效果要求特別嚴格,行業越來越卷。
這是互聯網營銷追求「品效合一」的根源:既要看到品牌的聲量,也要看到效果的銷量。老板不僅僅關注獲客,還在意用戶整個生命周期價值。
這些導致市場營銷人員必須重新理解增長的含義,以及營銷與增長的關系。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黑客增長與營銷的邊界變得模糊,二者不是互相取代,而是彼此融合。
市場總監需要突破原有的營銷知識短板,掌握更多產品、技術、數據等驅動增長手段。增長神話不再的行業背景下,增長黑客也要考慮營銷因素,將自然增長與付費投放相結合。
基于大流量平臺,尋求新的增長機會,是互聯網服務行業共識,也是主流趨勢。不同企業制定相應的增長戰略和戰術打法,一句話,精細化運營。
《計算廣告》作者劉鵬將此視為一個重要分水嶺——數字廣告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時代,大家無暇顧及這種精細化運營,反正把量搶到,我就掙錢了。」
現在,增長玩法和規則變了。
二、重新理解營銷和運營
數字廣告下半場的一個重要趨勢是,Marketing operations,營銷運營化。
騰訊廣告行業銷售運營總經理黃磊對此的解釋是,「通過營銷的方法,相當于做一部分運營的工作,比如游戲,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推送相關信息,進行用戶回流。」
要知道,一個回流用戶的價值,高過一個新用戶。可能因為某種原因,他這段時間沒有回來,這個時候,社交平臺一張定向的優惠券,或是一個新活動提醒,就可能重新拉活。
短視頻直播也是如此。野蠻生長時代,所有直播平臺都在爭奪用戶,現在大量用戶變為沉寂狀態,企業的目標變為爭奪用戶消費時長,甚至交易。假如朋友圈看到一個直播場景,恰好是你感興趣的內容或產品。順勢點進去,跳到直播平臺,有可能就是一次完成交易的機會。
類似這樣的投放,是產品內生增長需要營銷平臺給予外在刺激,完成一次激活。而且不僅僅是拉活,精細化運營的對象可能是商業變現。
一個用戶來到你的游戲平臺,你是想引進廣告主變現,還是吸引他充值付費?這不是絕對的二選一,或是互斥。而是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行為特征標簽,進行混合變現。
比如一類用戶對廣告耐受,完全可以接受「激勵視頻rewarding ADS」的方式換取道具,那就給這類用戶推送一定的廣告,前提是做好動態平衡。
視頻短劇也是類似原理,前面幾集免費,后面用戶可以選擇付費觀看,或是觀看廣告繼續免費追劇。
劉鵬說,激勵視頻被認為是劃時代的產品,從游戲延伸到電商、互聯網服務等眾多行業。因為它不再讓廣告成為用戶留存和變現完全對立的兩個東西。
而究竟哪類用戶偏好付費,哪類用戶偏好廣告,這需要倚賴平臺大數據的分析和匹配。
游戲和短視頻直播面臨的,也是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痛點問題。
增長是企業的核心使命,而以此為存在的廣告營銷,曝光等淺層次目標已經難以滿足企業需求,而是要跟蹤用戶的生命周期。廣告正在向著深水區——更貼近生意本質的角度深鉆。
換句話說,企業要想獲取流量,順利變現,得從自身流量出發,以存量找增量,精細化運營獲得更多增長結果。營銷與運營,同為增長服務,二者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劉鵬見過太多增長和運營部門互相PK的場景,運營抱怨買來的流量不精準,增長團隊則提醒對方,我買了那么多量回來,你們卻沒有轉化變現。現實是,企業的運營體系應該形成一個閉環,不再嚴格區分投放和運營。
就連生態鏈的服務商,都敏銳地捕捉到這個趨勢,迅速調整服務內容。比如平臺聯盟,之前只是扮演流量掮客的角色,現在轉成聯運,幫助開發者做更好地留存甚至變現。王水對此非常認同,「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蛋糕做大,個體分到的才會更多。」
問題是,網絡服務行業不同垂直領域,經營邏輯差異性很大,精細化運營目標也不盡相同。
短視頻要在內容消費的基礎上增加種草屬性,除了用戶新增活躍,對分享、轉化的后續需求強烈;而外賣、出行等生活服務平臺,則希望通過多觸點、多需求的推廣提升用戶使用頻次及客單價;資訊類平臺目的也明確,獲取更多高凈值高黏性用戶來提升平臺價值。
這對廣告平臺提出更高要求。游戲廣告做得很好,經驗未必就能立刻平移到本地生活。廣告需要契合客戶的商業目標,這是最難的。
黃磊說,「我們很多時候用運營的方式和思路做不同的行業,本地生活服務,就要了解時令產品,本地特色是什么。懂得理解行業特質,才能制作相應的素材,找相應的人。一定要貼近行業,這是未來的趨勢。」
三、逆周期增長有沒有密碼
廣告平臺主動做出的調整,是基于當前互聯網行業形勢的預判。
當形勢積極向好,水漲船高,企業一派欣欣向榮,增長可以覆蓋一切問題。現在不然,行業氣候變化,企業感知最快,只要增長受阻,問題全面爆發。逆周期增長成為困擾企業的共同煩惱。尤其互聯網服務行業,往往要在紅海競爭中,向存量要增量。
增長黑客通過產品設計釋放奇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在流量平臺進行精準投放。不論是前者免費路徑,還是后者的付費投放,網服行業的逆勢增長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觸達用戶到最終變現,網絡服務行業的鏈條非常長。用戶看到信息,進入應用商店,點擊下載,安裝注冊,激活留存變現,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問題,就是流量損耗。或者,用戶最后沒有復購也是很大的問題。
過去,企業經常面臨的狀況是,付費引流就像打開水龍頭,出水順暢;一旦停止買量,那個無形的水龍頭就被關上了。
但是在今年第二季度,本來是廣告投放的淡季,騰訊廣告收入依然同比大增34%,最基本的增長動力就是廣告主強烈的增長需求,在騰訊平臺的投放都有雙位數增幅。包括視頻號廣告單季收入達到30億元,也是在承接企業投放需求的結果。
一位從事互聯網市場投放的業內人士告訴新莓daybreak,相比算法驅動的平臺,騰訊場域夠深,從視頻號到朋友圈、小程序、再到搜索、公眾號等等,可以挖掘經營的場景很多。當然,最重要的是騰訊流量池足夠大。
其實這就是之前常說的,騰訊「全域觸達,私域經營」的直觀感受。
劉鵬解釋為,客戶在騰訊有落腳點,不論是微信群、公眾號或是小程序,可以有選擇性地做增長和運營一體化。尤其對于本地生活服務來說,可以派送紅包、優惠券,后續的運營營銷,擴寬了增長通路。
除了客戶投放需求,騰訊廣告單季收入大幅增長的另一層重要原因是,廣告在機器學習系統的升級,大大提高了投放效率。
騰訊廣告也針對網服行業做了很多技術升級:從最早的由品牌自己決定投放人群,到系統計算出點擊和轉化數據,廣告主根據自己的需求競價投放,現在則可以利用大模型,幫助客戶理解和選擇目標人群。
大多數時候,企業制定創意和投放策略時,憑借的仍然是團隊經驗,這導致的結果可能是閉門造車——自以為產品或服務就是某一類用戶需要的,這導致單次投放可能就是一錘子買賣,試錯能力差,讓獲客增長變得嚴重不確定。
黃磊還提到,定向包的另一弊端是,所有客戶都同時爭奪某一個包,導致競價被抬高,企業的ROI下滑。其實這是平臺和企業都不愿意看到的。
騰訊廣告去年的一個大動作就是「脫包」,本質就是擺脫人為經驗束縛。脫包之后,客戶只需要講出初步想法,平臺去探索產品賣給誰更好。這個決策過程,騰訊的AI大模型和數據決策起到關鍵作用。脫包的直接效果是,企業投放成本降低,但效率更高。Facebook、Google等公司,很早就開始自動化、智能化廣告投放了。
大多數時候,廣告是侵入式的,用戶可能會受到干擾。騰訊廣告也在研究,利用眼動儀做用戶行為分析,根據用戶的焦點移動,來決定廣告投放位置。
這些技術手段和智能化解決方案,都是騰訊廣告為應對網絡服務行業特殊性所做出的進化,甚至實驗性努力。反饋直接且迅速,這也是AI在金融、廣告等領域改造深刻、落地更早的原因。
黃磊說,「廣告營銷領域,AI對找人、對模型、對算法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涉及到打動人心的創意,廣告人的作用還是不可取代的。」
暢銷書《規模》中提到著名的規模法則:每一個生物體、每一家公司、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規模法則。比如,一個城市人口的增速,并不是和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速增長的。人口增速通常要高于加油站、耗電量、公路總長度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增速,因為后者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變得更有效率。
互聯網服務行業的運轉正是如此原理。增長對于所有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