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字中國建設與數字金融人才培養,7月1日,第二屆長三角高校金融教育論壇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辦。上海市松江區副區長劉福升在致辭時表示,未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將進一步聚焦“三先走廊”戰略定位,持續發揮九城協同創新優勢,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引領,推動科創產業金融人才深度融合發展。為上海建設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數字經濟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重點產業,數字金融又是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數字經濟和金融發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支撐。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數字金融創新和數字金融人才培養進行研討意義重大。”劉福升說,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共同加入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這一國家戰略重要平臺的建設中來,以數字賦能、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劉福升詳細介紹了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建設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策源地松江的初步探索和九城市的基層實踐,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重要平臺。
劉福升表示,松江區抓住新一輪的發展機會,打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松江新城和松江樞紐這三張王牌。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為松江區產業結構帶來了顯著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從“十二五”末的19%提升至66%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從300多家發展到近3000家。制造業稅收占比從不到30%,提升至近50%。松江區全社會R&D經費投入強度從“十二五”末的3.58%,2021年已達到5.38%,去年預估已超過7%,其中市場主體投入約占88%。“這說明了企業家拿出真金白銀投科技創新的贊成票。”劉福升說。
五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不動搖,聚焦科技+產業+金融+人才深度融合,創造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業績。九個城市的GDP從全國占比1/16上升到1/15,市場主體從1/18上升到1/15。高新技術企業從1/12上升到1/8,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數量占到全國的1/10,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長近三倍。九城市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已經超過100家,占全國的1/5。
第二,聚焦金融綜合賦能,構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綜合金融服務生態。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是賦能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金融服務生態是涵養一流的科創生態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持續加大一體化的金融供給,優化金融服務,用金融活水精準滴灌九城市實體經濟。中國人民銀行還專門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出臺28條金融支持政策,構筑起債權、股權、基金、上市等聯動的金融服務生態。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牌照、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形成了G60科創貸、園區貸、質量貸、標準貸、人才貸等銀行金融產品矩陣。精準對接科創板和注冊制改革,梳理了500多家擬上科創板的企業,對這些企業進行精準輔導,助力企業更便捷地登陸科創板。同時,設立并運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成立了G60金融服務聯盟,涵蓋的頭部機構已經超過400家。能夠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科創企業的個性化、多元化的融資的需求。多次開展金融賦能專項產融對接活動,搭建好政府、園區、企業和金融機構交流合作的平臺。
第三,推動教育金融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攜手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也在努力探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發展。在人才方面培養方面,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希望與高校一同解決高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供需不完全匹配的矛盾問題。在協同創新方面,通過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平臺,探索出長三角金融一體化供給和協同創新的做法模式,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提供更多的頂層設計和智慧方案。在校企合作方面,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與各所高校密切互動、相互賦能,在要素對接、產融對接、活動聯辦、企業服務、科技賦能、成果轉化、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廣泛合作,實現共贏、多贏的目標,共同譜寫校地合作新篇章,共同服務區域協同發展,也共同服務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國家戰略。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