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南通蘇錫通園區張芝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指導10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變黨員會議室為文明實踐大講堂、文化廣場為百姓大舞臺、小書屋為閱讀沙龍,形成“固定+流動”“室內+戶外”“線上+線下”的陣地建設模式,構建“10+N”志愿服務隊伍體系,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整合資源,志愿服務陣地不斷外延
為更好地為居民提供理論宣講、科技環保科普、文化服務、教育服務、體育健康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張芝山鎮堅持走出所、站,將志愿服務陣地不斷向外延伸,送到群眾身邊,在多方調研考察的基礎上,張芝山鎮以建設多功能基層公共文化廣場、為百姓搭建文化服務平臺為目標,全力打造集百姓大舞臺、草坪露營區、兒童游樂區、品牌美食區、公共就餐區于一體的占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的芝山廣場,周邊芝山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卡友之家志愿服務崗亭、汽車停車場、貨車停車場、公共廁所、非機動車停車區等配套設施建設到位。
(相關資料圖)
依托芝山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志愿者在全鎮范圍內邀請符合標準的流動攤販入駐,每月定期開展理論宣講、跳蚤市場、防詐騙宣傳、文藝匯演等特色志愿服務活動“聚人氣”“暖民心”,最高日流量達三萬人,而周五、周六的“周末影院”由居民線上投票,選出群眾自己愛看的主旋律正能量影片,《長津湖》、《滿江紅》、《萬里歸途》……“周末影院”一躍成為張芝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百姓點單”最受歡迎的項目。
文化惠民,志愿服務形式不斷豐富
文化滋養心靈,文化引領風尚。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又恰逢端午、七一,張芝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芝山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成后,積極探索文化惠民新形式,打造“煙火芝山 心安吾鄉”品牌,抓住節假日等各年齡層老百姓都空閑的機會,圍繞一個大主題、不同小主題每天精彩不斷,滿足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的需求。
芝山好聲音、舞林大會、跳蚤市場、端午晚會、單身青年聯誼、人才招聘、企業帶貨銷售……張芝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手鎮婦聯、團委、企服辦及各幼兒園、小學,為張芝山鎮居民送上最能帶動氣氛、最能感受文化氛圍的系列活動。“張芝山好久沒有這么熱鬧過了,昨天的舞蹈跳得真好,尤其是《大風歌》和雙人舞,跳得太棒了!拿獎實至名歸!”家在鳳凰苑的施先生提前昨天的活動意猶未盡,“接下來的好聲音肯定也很精彩,我們張芝山是有很多‘歌唱家’的。”
化整為零,志愿服務隊伍不斷精細
張芝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堅持志愿服務精細化發展,借助黨建“紅網格”品牌,組織志愿者下沉網格服務驛站,建立起以“一個中心戶”為基點的“志愿紅”網格,形成“鎮-村-網格-微網格-戶”五級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志愿紅”網格日常堅持開展送醫送藥、代購代辦、照料關愛等便民服務,建立緊急求助熱線,優先接處重點人群關于生活救助、重癥救治、孕檢生產、外出就醫等緊急求助事項,用更有溫度的舉措保護群眾健康,撐起“防護傘”,當好居民的守護人、貼心人、暖心人。
“七一”臨近,張芝山鎮“志愿紅”網格迅速行動,積極組織志愿者在發放50年黨齡紀念章時慰問老黨員,志愿者們走家入戶,在困難黨員家中耐心了解他們生活的難處,為他們送上關愛慰問金,“有困難大家一定不要埋在心里,這是我的電話,您什么時候打電話給我都可以,我們一定想辦法幫您解決。”
以微光匯聚時代暖流,將志愿精神內化為城市基因,新時代志愿服務使命更加重大、舞臺更加寬廣,張芝山鎮將廣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持續提高服務的精準化、專業化水平,讓志愿服務成為不同群體的“黏合劑”“連心橋”,成為靚麗的文明底色!
通訊員 杜俊燁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