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要聞】讓“AI幫忙挑大學”靠譜嗎?
目前,正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階段。如今,各種互聯網手機應用或者小程序代替了厚厚的參考書,成為了不少考生和家長進行志愿填報參考的電子助手。
對此,有考生和家長認為信息更豐富了,也愿意花錢購買這些服務。但也有考生和家長發現,同一個考生用不同的工具,會得到幾種不一樣的建議,感覺難以辨別,懷疑相關信息的準確性。讓“AI幫忙挑大學”靠譜嗎?大數據填報志愿咨詢服務,存在哪些風險?
(相關資料圖)
有App宣稱能算出錄取概率
部分內容需要付費查看
高考志愿填報,考生打開手機輸入成績,就能看到基于大數據推薦的學校。
安徽考生小劉說:“從個人角度來看,還是比較有用的。它可以讓我比較清晰地了解到某個大學在我們省內的招生情況,每個專業每年招生名額不一樣,App給出專業的數據能讓我知道歷年的變化,有一個更好的參考依據。”
河北邢臺的考生家長裴女士用過不止一款付費工具,她稱,家長們都比較重視志愿填報,自己也下載過幾個類似的App,花了1000元左右?!斑@只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大致的概率,起不了最終決策性的作用。很多家長也都在用,我們就跟風下載了?!?/p>
還有家長愿意多花錢,希望獲取更詳細、精準的信息。“我研究過很多報考App,里面的推薦可以參考。我報了一對一的,覺得貴了些,交8000多元錢,但推薦的學校還比較滿意。”
某款手機應用根據高考成績推薦的學校和專業,部分內容需要付費查看
記者試用多款提供高考志愿填報建議的手機應用或者小程序,選擇省份,填寫分數和感興趣的專業方向等信息之后,系統就顯示出推薦報考的學校、專業等。
但同時,記者發現部分內容需要付費購買會員服務才能查看。比如一款小程序推薦的院校分為“可沖擊”“較穩妥”“可保底”三類,并在學校名稱旁邊標注錄取概率的百分比,其中“可沖擊”為20%左右,“較穩妥”有50%左右,“可保底”達到80%。
某測試成績顯示排名某省文科第30名,在一款高考志愿應用上得到的填報推薦
在免費狀態下,看不到推薦學校的完整名單,具體專業的錄取概率也加上了一把鎖的符號,提示需要付費購買VIP服務才能查看。此外,客服人員強調,收費提供的錄取概率也“僅供參考”。
大數據測錄取率:
同一院校相差99%
不過,記者用同一個省份、同一個分數、相同的考生資料在不同的志愿填報工具上測試發現,得到的建議并不相同。
不只是推薦的學校數量和具體名單有明顯差別,還有媒體反映在兩款App上嘗試了付費可用的“院校錄取率預測”功能,同一院校相差99%。在第一款應用顯示為0,其中僅顯示了該校試驗班的往年招生計劃人數。第二款應用顯示99%,分別列出了外語、哲學、管理等專業的錄取概率。
某高考填報應用的付費項目宣傳頁面
行業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高考生有近九成愿意為志愿填報咨詢服務付費,其中超過四成的人愿意付出200—500元,超過兩成愿意付出0—200元,相關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3億元逐年增加,到2023年預計超過9億元。
但在互聯網消費投訴平臺上,與之相關的投訴也不少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誘導消費”,達到四成;其次是“虛假宣傳”,超過三成;第三是“信息有誤”,接近兩成。有用戶反映,自己填報的前六所大學,根據一款手機應用計算,錄取概率都超過70%,但最終一所都沒錄取,落到另一個“保底”的大學。
對于大數據推算出的錄取概率,需要付費但“僅供參考”的信息,也有考生和家長存在疑慮。
安徽家長高先生的孩子剛上一本線,填好志愿尤其重要?!拔覀円舱疫^不少App,給出的意見都不太相同。我們也不敢完全依靠網上的這些App,所以覺得還是找相關老師咨詢比較靠譜?!?/p>
河北的家長李先生也傾向找老師當面交流?!昂⒆痈呖挤謹党鰜硪院?,我并沒有選擇這些線上填報志愿App,老是感覺不太靠譜,心里不踏實,我是選擇了一位線下的老師,可以面對面交流探討?!?/p>
另一位家長吉女士說:“我手機里大概有四五個App都是關于填志愿的,但我女兒是藝術生,能參考的資料太少了,很多功能都需要開通會員才能用。一個會員三五百元,一些具體要求都還是要自己去核實,我感覺不怎么實用?!?/p>
專家提醒:不要盲目輕信
平臺應做出明確的提示和告知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提醒:“考生和家長要理性看待這種服務,不要盲目輕信,尤其是涉及錄取概率。”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國內現存高考志愿相關的企業接近2600家,絕大多數相關企業在近十年間成立。
陳音江建議,考生、家長可以查看提供信息服務的平臺是否有相關注冊登記,據此判斷該平臺的資質。此外,平臺也應當對提供的信息服務做出明確的提示和告知。
轉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來源:哈爾濱新聞綜合頻道
相關內容
TOP
- 基金/
- 數據
公司
-
【全球新要聞】讓“AI幫忙挑大學”靠譜嗎?
目前,正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階段。如今,各種互聯網手機應用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