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先飛,“群雁”齊追。今年以來,泉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村(社區)“擔當者”選樹工作,引領帶動廣大村(社區)干部在基層一線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爭先爭效。
(資料圖)
奮戰在鄉村振興主戰場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泉州把“發展本領高,有較強的帶富致富能力”作為推選村(社區)“擔當者”的一條重要標準,讓優秀村(社區)干部脫穎而出。
“既然村民、黨組織信任我們,我就決不能辜負大家的期望。當好一天‘家’,就要干好每一天,為全村百姓造福!”這是泉州“擔當者”、惠安縣崇武鎮前垵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騰飛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為村民謀實利、辦實事的重要抓手。該村依托前垵村漁港風情和臨港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在陳騰飛的帶領下,前垵村建成問海文創園、高雷山依山房車主題客棧、聞海海水游泳館、漁港北岸漁市、臨海平居客棧等網紅旅游項目,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87萬元,帶動村民就業1200多人。今年以來,前垵村參加泉州市“海絲鄉愁——遇見最美村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推介活動,邀請一批達人來村里打卡宣傳,上半年游客接待人數同比增長84.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92.5%。
如今,在包括陳騰飛在內等一批批村級能人帶領下,泉州市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超百萬元的村達248個、占比12.07%。
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新時期,如何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更好地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是擺在基層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泉州“擔當者”、豐澤區泉秀街道華豐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葉碧紅20多年來不斷探索,用實際行動讓老舊社區“煥發新顏”。
華豐社區轄內大部分小區存在樓房老舊、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缺失等問題,葉碧紅將“拆墻并院+物業管理”作為破解難題的重要抓手,連續4個月組織網格黨員、樓棟黨員挨家挨戶敲門“拉家常、聽意見”,勸說鄰里清退圈占綠地、消防通道,騰出1000多平方米公共場所,將8個老舊零散小區30棟樓500多戶打通融合,打破“墻中有墻、院中有院”的局促空間,激活小區治理“微循環”。
2022年以來,泉州以“1+6+X”模式對全市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大力建設“黨建+”鄰里中心,整合各類資源,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葉碧紅正是抓住這一契機,在華豐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內打造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厝邊灶等21個近鄰特色服務陣地。“鄰里中心為我們解決不少生活難題,鄰里之間團結友愛,住得暖心!大家也更加和睦團結。”在華豐社區居住30多年的社區居民車燕治感慨地說。
截至目前,泉州已建成470個“黨建+”鄰里中心,讓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變身“最美一公里”。
抓黨建強堡壘促發展
今年以來,泉州把實施“抓黨建強堡壘促發展”專項行動作為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效的重要抓手,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7月26日凌晨2點,泉州“擔當者”、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開明從外地考察回來,就直奔經兜村部,研究部署防御超強臺風“杜蘇芮”工作。次日一大早,他就帶領村干部對村內地下室、低洼地帶、高陡邊坡、地災點等開展“拉網式”巡查,引導群眾提前做好防災避險。
轉移安置群眾是防抗臺風的重點內容。居住在后深農場的孫老伯不聽勸說,執意留在家里。孫開明獲悉后第一時間上門勸導:“你這個地方屬于低洼地帶,大雨一下,水勢一漫,很危險……”7月28日上午,“杜蘇芮”登陸,后深農場一片狼藉,孫老伯的房屋也沒“幸免”。臺風過境后,孫老伯看著眼前的景象,對孫開明說:“多虧有您,不然我們就危險了。”
在這次防抗臺風“杜蘇芮”,泉州市廣大村(社區)干部逆風而行、沖鋒一線,依托“黨建+”鄰里中心等陣地轉移安置危險區域群眾2398人,成為大風大雨中守護群眾最可信賴的人。
今年以來,泉州市、縣兩級共通報表揚434名村(社區)“擔當者”,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村(社區)干部是黨在基層的執政骨干,他們的政治素質、履職能力、擔當精神,直接影響到當地的發展水平。”泉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泉州將持續深化“興村善治頭雁”培養計劃,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奮進的濃厚氛圍。
(顏長品 王海焱)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媒體合作 | 我要投稿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聯系郵箱:396 029 142@qq.com
版權所有 基金播報
網站所登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為傳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