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年中,估計不少人要開始不怎么愉快地寫年中復盤了。
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總結:“開了十年公司,今年第一次賠錢。”這是我一獵頭朋友對自己上半年業績的感慨。
【資料圖】
關于當下的形勢,我也斷斷續續聊過一些,核心是要意識到拐點已經來了。新的通道,做事的邏輯和之前完全不一樣。諸如消費不要上高杠桿,房子寧可租也不輕易買老破小,創業要放棄靠融資活著的幻想,自己造血。
工作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跳槽快速漲薪的時代過去了。那幾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瘋狂招聘,我們作為參與者,當然可以吃到紅利。但現在,互聯網公司瘋狂擴張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全世界都在裁員,難以獨善其身。
過去幾年,字節跳動、快手、美團、螞蟻金服、美團、滴滴、好未來、跟誰學、猿輔導等等公司都經歷了員工人數的迅速膨脹。公司缺人,想招到好人才,錢自然就得給到位。于是,悄然之間,行業的平均工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水漲船高。
以 K12 火爆的那幾年為例,恰好當時我也在這個行業。一些運營崗位的同學,工作經驗也就三年左右,履歷平平,但動輒就要出兩萬多的月薪,讓我等中小公司叫苦不堪。你給不到?那不好意思,爺跳槽得至少加薪 30%。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我不知道用泡沫來形容那幾年的行業發展是不是合適,但置身其中,我們能感受到那種上揚的趨勢,并享受到了部分發展紅利。
現在,各業務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已經遠去。即使 GPT 大模型這么火熱,但也沒有帶來多少增量的就業機會。你看,王慧文的光年之外,拿了那么多融資,但人家說,整個公司 60 個人基本就夠了。
2023 年馬上就進入下半年了。我分享一點和獵頭朋友聊天的信息,供你參考:
1、與前些年相比,今年的就業市場挺差的。年初大家都覺得疫情放開后,會慢慢回暖,但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獵頭朋友公司的數據,可能存在不完全歸納的問題,僅供參考)。未來幾年,應該也會持續今年的狀態,別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2、兩類人群更難找工作,工齡低的和工齡高的,呈沙漏狀。工齡低的一般可替代性強,另一頭,工齡高的基本都是管理崗,也很難找到下家。
3、幾個大廠斷斷續續還在招人,但準確的說,應該是換人和補人。換不太優秀的,補自然離職的。HC 卡的很死。大公司是這樣,中小公司更是。所以,盡量不要沖動之下貿然離職。騎驢找馬,先保護好自己。
4、HC 少,市場上簡歷又多,面試官肯定是優中選優。這時候,學歷越來越成為第一把篩子,候選人只要不是 985 或者 211,在熟知的幾家大廠里,基本拿不到面試機會,除非有過硬的作品。
5、一個觀察,現在市面上前端工程師的簡歷特別多。前端的崗位需求在變少。這應該和很多公司不再開發新產品有關系。畢竟,起新樓時,才需要很多的前端崗位。
6、互聯網行業正在回歸理性,之前非理性繁榮有泡沫。最近有朋友問我,孩子高考志愿是否還報計算機專業,我的答案是:“互聯網行業只是增長放緩,但不是衰退。數字化仍是一個大浪潮。”現在大廠的銷售都需要有計算機背景了。
7、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或者業務至今還沒盈利,那多少需要給自己提個醒:老板指不定什么時候會裁員,要不然,他哪來的錢來繼續發工資?阿里的分拆思路不也是這樣么,某個業務要是一直不能盈利,也沒人愿意投資,那就自生自滅。基本的商業常識。
8、跳槽時,盡量想清楚自己的發展訴求。每個人,不同階段要提升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關注目標公司能否匹配自己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關注目標公司做的事情能否給自己帶來新的機會。
9、降低漲薪預期。薪資合理即可,更多關注做的事能否讓自己開闊起來,為未來更好地積蓄能量。
10、兩條腿走路。先是手藝人,才是管理者。不要過度迷信自己的管理能力,不要沉浸于權力的溫床中忘乎所以。
11、還是勞東燕老師那句話:強調努力學習與認真做事,不是為了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為了你們將來有更多的選擇自由。倘若有一天,你們覺得周遭的環境不適合自己,有一點防身的本領,至少讓你們不至于失去“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氣,無需一味地忍耐或者委屈自己,仰人鼻息地過上一輩子。
轉載自公眾號MacTalk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媒體合作 | 我要投稿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聯系郵箱:396 029 142@qq.com
版權所有 基金播報
網站所登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為傳播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