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家 總市值穩居國內第二
2022-03-31 13:50:34 來源:深圳商報
2021年10月29日,隨著深城交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深圳市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家。5個月過去,截至今年3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數量達505家。深圳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12.7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
納入統計的深圳上市公司是指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且注冊在深圳的上市公司,也包括注冊在其他地區但總部在深圳的上市公司。
從行業分布看,深圳上市公司科技含量十足,有192家公司屬于信息技術行業,占比逾38%;有124家公司屬于工業行業,占比25%。
上市公司是一個城市最具活力的經濟主體。除了數量外,上市公司體量同樣重要。據統計,截至3月底,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2.70萬億元,其中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騰訊控股、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比亞迪、邁瑞醫療,市值介于2.98萬億元至3725億元之間。
深圳上市公司突破500家,總市值穩居國內各大城市第二,與深圳明星品牌企業眾多有很大關系。
深圳上市公司基本覆蓋了國內各行業的領軍企業。比如,BAT之一的騰訊,金融地產領域的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A等,新能源汽車比亞迪、醫療保健的邁瑞醫療、電子行業的立訊精密、通信行業的中興通訊、快遞行業的順豐控股、基因行業的華大基因……這些深圳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國內外市場謀得行業話語權,成長為行業標桿企業。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眾多行業標桿企業誕生于深圳,與深圳優越的營商環境、深圳企業家的拼搏精神密切相關。深圳是最年輕、最充滿活力的移民城市,深圳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催生了一批頂尖的明星上市公司和先進制造企業。
記者統計發現,深圳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均位居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榜首。在2021年深圳市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深圳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73.9%,工業機器人增長60.5%,智能手機增長40.9%,3D打印設備增長21.2%。
深圳新興產業為什么能夠一枝獨秀?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深圳新興產業一枝獨秀主要得益于三方面。首先,深圳移民城市文化和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和聚集了大量創新創業人才。其次,深圳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好比美國的硅谷盛產科技巨頭,產業鏈、供應鏈、創投一條龍服務,大大提高了創新創業成功率。第三,深圳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產業傾斜,致力服務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孕育了一批創新創業成長性企業。
(記者 鐘國斌)
推薦內容
- 深圳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家 總市值穩居國內第二
-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年度報告 看看公
- 年輕人成傳播傳統文化生力軍 “Z世代”是如何
- 中集集團去年營收首次突破千億 有望躋身2022年
- 炸裂,股息率達33%,中藥龍頭20CM漲停!58股連年
- 油價漲到8塊多,為何大家反應這么大?看這十年的
- 從泡泡瑪特2021年財報里,還原“超級IP”養成記
- 格林納達駐WTO大使孫宇晨:加快步伐發揮數字經濟
- 外媒Agefi:波場創始人孫宇晨承擔起推進加密貨幣
- 發改委: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跟著人轉、跟著人
- 數據圖解丨1-2月東北地區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
- 數據圖解丨1-2月規上互聯網企業收入2223億元
- 生態環境部:治理新污染物重在“篩、評、控”和“
- 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禁煙減碳!這家養老金巨頭宣布禁投煙草股,什么情
- 海外媒體評孫宇晨出任格林納達駐WTO大使:有助于
- 鯨準助力「可逄智能」進軍BI藍海
- 三部門發文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
- 各地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 雄安“星”視角丨與雄安條條大路不期而遇
- 聯手大廣賽,數字藝術創新品牌XPPen助力年輕學子
- 汾酒走進泰王國大使館,綻放品牌國際魅力
- 縱騰研究院:海外局勢,是如何影響我們跨境電商的
- 永泰能源榮登胡潤中國500強榜單 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 日本央行將無限量購買10年期債券 日元跌至7年來新低
- 新消費內卷,看中國原創音響品牌貓王音響如何打造
- 三月,蜜雪冰城的愛心和溫暖繼續傳遞
- 汽車行業產能過剩被屢屢“點名” 車企如何攻克
- 東航飛行事故 | 主要搜尋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 轉債如何穿越牛熊?
- “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奔波”何時能實現?
- 寵溺張國榮20年,那個高攀不起的男人唐鶴德,依舊
- 碧桂園“增收不增利”,2021年凈利潤同比減少23.49%
- 提質增效后,快手的第一份答卷
- 《我叫黃中華》,孔二狗的野心很大,“東北往事”
- CCTV5直播CBA季后賽12進8首輪廣東男籃VS天津,杜
- 免費抽獎送房子?超92萬人參與,擦邊球換來的爆款
- 茅臺酒價大面積下跌!“股王”也扛不住了?
- 全球糧價達近十年最高水平,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 原油上漲逾20%,調整預期變上漲,油價或許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