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資訊:匠心筑夢深海
2022-08-06 15:30:22 來源:中國水運網
提起“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不禁讓人想起“振華30”輪在大橋最終接頭吊裝時驚艷亮相的畫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艘由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能力12000噸自航全回轉起重船的交付使用,標志著中國又一“大國重器”的誕生。而“振華30”輪背后的設計者,正是嚴兵和他的同事們。
近期,嚴兵團隊又為我國海上風電事業發展再添利器——設計了國內首艘“運輸+起重”一體化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船“烏東德”號。
嚴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振華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由他領銜成立的“嚴兵浮式起重機創新工作室”,一次次攻堅克難,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自主研發出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亞洲第一的海洋工程船舶。
十年磨一劍
一個男孩的夢想啟航
“長大了,我一定要考去上海!”這是多年前一個10歲男孩的夢想。
“嚴兵,你被錄取了!”1986年,這個夢想實現了,鄉村男孩成為學校當年考入上海交大的唯一一名學生。上海成為嚴兵夢想啟航的地方。
畢業后,年輕的嚴兵懷揣著無限的熱情和干勁兒,在上海浦東開放的大潮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振華港機剛成立一年,嚴兵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到處都是新氣象!”嚴兵的激情和創造力像覺醒的火山一樣噴發,加之振華產品是單件生產、個性化設計,每個人都在興奮地工作。“公司鼓勵創新,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兒地干!”
在振華的最初十年間,嚴兵曾擔任煙臺港40.5噸岸橋的總體設計以及技術施工任務帶頭人,首次將柔性拉索用作岸橋前大梁的拉桿;他曾擔任美國奧克蘭港務局50LT折臂式岸橋的副總設計師,在項目一籌莫展之際遠赴美國,晝夜不歇,用三個月的時間贏得美國客戶的刮目相看;也曾在2001年至2004年的美國吉尼亞港岸橋項目中憑借自行設計開發的升降大梁式岸橋獲得國家專利,榮獲公司“振華功臣”稱號。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連嚴兵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他這把鍛造了10年之久的利刃,即將拔劍出鞘。
困境中成長
在白紙上書寫奇跡
在海底沉睡了800余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出現,震驚世界。為了盡可能保護文物,保留完整的考古信息,國家文物部門于2003年確定了整體打撈的方案。
但難題也隨之出現,完整打撈必須使用千噸以上的起重船。因此,廣州打撈局在2004年計劃新建一座4000噸的起重船。當時,中國最大的起重船是從美國進口的“藍疆”號,而國內企業也從未涉足過千噸以上的起重船建造,這意味著沒有參考圖紙,沒有相關標準,一切都需要摸索。
經過多方考量,設計建造4000噸起重船的重任最終由振華重工接下,并交給了嚴兵和他的團隊。然而,此前一直從事港機研發設計的嚴兵,對起重船的設計認識并不深。為配合公司發展戰略的需要,嚴兵和他的團隊毅然轉型,投身海工事業。
為了4000噸起重船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嚴兵想盡了一切辦法。沒有參照物,要想憑空建造出一艘起重船幾乎不可能,實地考察千噸以上起重船的內部構造是最直觀,也是最好的辦法。
當時中國最大的起重船是“藍疆”號3800噸起重船,而彼時的振華與船東之間并無業務聯系。經過幾番周折,終于與“藍疆”號方面取得聯系,這才為嚴兵爭取到了登船實地查看的機會。
當時,“藍疆”號正在海上作業,嚴兵到達作業碼頭后,乘坐小漁船在海上行駛了五個小時才登上這個龐然大物。到達現場后,對方僅給嚴兵半小時的查看時間,且不許拍照。嚴兵爭取到了登上“藍疆”號查看的機會,但是禁止拍照,靠眼睛看、腦子記,他儲存下了對這艘龐然大物的第一印象。
振華重工起重船的建造就在這樣艱難的境地中邁出了第一步。
整個設計持續了兩年,在這七百多個日夜里,嚴兵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在研制4000噸起重船的吊鉤時,嚴兵帶領團隊大膽創新,通過仿真建模計算、類推法,再根據實際反復修訂,完成了大噸位起重船吊鉤的自主研發制造。
4000噸起重船吊臂必須用高強度鋼打造,這對焊接的要求極高,嚴兵挑選了國內外五家原料供應商,對每一種焊材設計不同的溫度和電流進行平行試驗,試驗次數上百次,歷時近9個月,最終解決焊接難題。
整個團隊在沒有參考圖紙、沒有相關標準的情況下,自主完成了巨型起重船的設計和制造。“那段時間,我滿腦子都是項目,整天都在琢磨。有時睡夢中會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就特別興奮,第二天一早就趕緊把它用到項目中去。”嚴兵回憶道。
2006年11月14日,4000噸起重船在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碼頭成功完成了最后的吊裝試驗,由中國企業自主設計制造的亞洲最大現代化起重打撈和海洋工程船就此誕生。該項目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培養新生力量
研發精神代代傳承
2019年,嚴兵浮式起重機創新工作室被中國交建正式授名為中國交建示范性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一個優秀團隊的背后,是每位團隊成員過硬的技術本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集中精力科研攻關的同時,工作室還不忘為中國海洋工程裝備事業培育新一代人才。
在6年的實際運行中,嚴兵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
工作室的兩位青年工程師李朝陽、張炳發,全程參與設計研發“振華30”輪項目。要研發出這個“海上巨無霸”,壓力可想而知。項目期間出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足夠讓他們幾天幾夜徹夜難眠。
嚴兵作為“老手”和“前輩”,在研發期間一直出謀劃策,尋找問題的根源。項目在整體調試過程中,變幅的兩個卷筒出現了亂繩現象,兩位工程師試了多種辦法還是沒能解決問題。
嚴兵給他們提出了建議,“你們仔細對照一下1#卷筒和2#卷筒的差異?為什么1#可以,2#不行?”嚴兵還給他們看了去年4月份的檢查結果數據,最后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問題還是出在高低差16-18mm上,1#卷筒的高低差在10-15mm,比2#卷筒好點。”兩位工程師茅塞頓開,困擾他們許久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2017年,“振華30”輪成功吊裝港珠澳大橋隧道工程最終接頭。就像藝術家看著自己創造的藝術品一樣,工程項目也是如此,當看到自己設計研發的“振華30”輪成功助力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兩位工程師內心的激動與自豪不言而喻。他們深知,這背后不僅有自己的功勞和汗水,更包含著嚴兵在關鍵時刻對他們的一次次幫助和指導。
無論在項目現場,還是在平時的研發工作中,嚴兵的指導都讓工作室成員們獲益匪淺。這種“老帶新,破難關”的模式,不僅讓員工們在技術上更加精進,也幫助他們突破了許多困難,用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筑夢深海。
關鍵詞:
推薦內容
- 天天資訊:匠心筑夢深海
- 資訊:長江干線第一大郵輪舾裝專用碼頭開建
- 熱點!下周看點:7月CPI等數據將公布 11只新股發行
- 環球熱頭條丨為什么企業的護城河比增長速度更重要
- 【環球新視野】資金跑路!單周回調10%!馬斯克力
- 第七屆中傳花少語言能力展示活動全國總展演在北京
- 全球觀察:風電投資迎新風口,由“陸”轉“海”是
- 天天即時看!什么情況?全球最大石油巨頭出手調價
- 環球熱點評!博實股份:在電石生產智能工廠領域形
- 世界聚焦:北向資金今日凈買入伊利股份3.9億元
- 焦點熱訊:一船20臺!創振華重工單船發運設備數量
- 每日資訊:北方華創漲停 兩機構合計凈買入2.47億元
- 全球即時看!上汽集團7月銷量50.7萬輛 同比增43.7%
- 全球今日報丨私募、社保、QFII重倉這些個股(名單)
- 每日看點!愛仕達:已開發和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 環球今頭條!牛散舉牌的寶馨科技炒作大于實力
- 速訊:江西省港口集團發布《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指南
- 環球熱議:無錫市執法局“五項措施”強化水上污染
- 消息!湖州單月港口岸電用量再創新高
- 【全球聚看點】黃石蘄春海事處與航道部門開展聯合
- 世界百事通!國內首次應用舟山打造立體可視海纜“
- “鏈”上黑馬零時科技,被低估的區塊鏈安全潛力股
- 每日消息!“房貸一族”:是否提前還款尚需權衡利弊
- 今日快訊:科技賦能補短板 江地協作強弱項——長
- 每日看點!惠州海事局積極應對南海熱帶低壓
- 焦點訊息:我們的城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 【全球熱聞】湛江一男子突發心梗 海事部門緊急協
- 世界要聞:江西新干港區河西綜合碼頭正式投產試運
- 全球速遞!手機如何查個人征信?查征信帶來的影響
- 世界快消息!普通家庭怎樣抗通脹?值得推薦的投資
- 微頭條丨我國為什么要限制稀土出口?限制稀土出口
- 即時看!醫保卡有什么用?醫療保險的主要目的是什
- 環球資訊:西麥燕麥片好嗎?燕麥片有什么作用?
- 觀點:期貨k線圖基礎知識有哪些?如何看期貨圖?
- 世界今頭條!什么是巨災保險制度?影響巨災保險制
- 全球熱消息:注冊資本與實收資本是什么意思?注冊
- 每日速訊:烏龍茶和鐵觀音有什么區別?烏龍茶和鐵
- 每日焦點!網上買車險好嗎?網上買車險相比線下有
- 奧馬冰箱全場景發力,引領鮮儲新時代
- 狗狗幣期權新手入門,狗狗幣期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