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僅在于發展產業,讓農民富起來,還要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激發大家的內生動力。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畔的廟荒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突破自我,努力求變,讓小山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還要從村民們改變說了一輩子的鄉音說起。
【資料圖】
這個暑期,廟荒村一座座各具特色的農家小院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
林州地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方言非常獨特,被戲稱為密電碼。即便是河南本省人都聽不明白,外地游客更是經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廟荒村位于太行山腳下,紅旗渠穿村而過。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廟荒村人艱苦奮斗,改造村莊、發展產業,將貧窮的小山村打造成美麗鄉村。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黨支部書記 郁林英: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還要繼續發展,繼續發揚紅旗渠精神,去提升自己、突破自己。
隨著來紅旗渠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游客們也會在旁邊的廟荒村停留。村莊抓住機會做起了農家樂,可是一口濃重的方言成了與游客交流的最大障礙,甚至經常因此鬧出笑話。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委委員 劉廣慶:游客來了需要停車,村民特別熱心,就幫助他指揮,村民說后倒了后倒了,游客會以為是再往后倒再往后倒,我們的方言意思是你別倒了別倒了,結果就發生了剮蹭,好心辦成壞事了。
不能讓剛剛熱鬧起來的村子因為交流不暢失去客流,郁林英決定讓大家學習普通話。村里請來了電視臺主播和學校老師,開辦普通話培訓班。
改變說了一輩子的鄉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老師耐心教,村民們努力學。
村民李衛青家開的民宿就在村口,過去大批游客經過家門口,她總是羞澀地躲起來,而現在她會主動迎上去攀談。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民 李衛青:以前客人一進家就緊張,緊張得出汗。現在客人來了我也不緊張了,和他們聊聊天,問問他們家鄉有什么可以學一學,我現在很自信也很高興。
村民俞仙梅學習普通話最刻苦,每天晚上對著鏡子練習讀報紙。如今她成了一名講解員,能夠在幾十名游客面前落落大方地講述紅旗渠的故事。
游客 王寶健:思路非常清晰,她的普通話也說得好,我覺得講得非常好。
游客 王飛:口音的轉變其實也是一種學習,這種學習也是一種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有一種追求的,非常好。
從熱情好客的民宿老板,到落落大方的講解員,游客們聽到的是廟荒村村民越來越流利的普通話,感受到的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自我突破。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委委員 劉廣慶:村民有思想、有活力了。洋溢的那種笑臉,你就感覺到老百姓心里渴望更美好的生活。其實這也是一種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而且這也會轉化成為一種向前發展產業推動的動力。
今年廟荒村的農家樂紛紛向高端民宿旅游發展。村民們給自家的民宿提質升級,換上了席夢思床墊,重新裝修改造了標準間。村里請來廚藝、禮儀、經營等各種老師,展開全方位培訓。過去做飯只會放鹽的農家主婦如今能把飯菜做得色香味俱全,簡樸的農家小院也被花草、根雕、小景觀精心裝點起來。這幾天,紅旗渠畔還辦起了消夏文化節、燈光節,引來了眾多城里游客。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民 郭霞:你只要自己努力一下就能掙到錢,所以說人的思想、觀念一直得學習,也得朝前,才能趕上我們現在的腳步。
眼下,很多年輕人回到村莊開直播制作短視頻,帶動大家用更時尚的方式宣傳家鄉。村里正在改造中英雙語的路牌,準備迎接幾個外國訪問團。剛剛學會說普通話的村民又忙著開始了英語啟蒙。
從改變鄉音開始的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廟荒人的精神面貌一天一天在變化,研學、民宿、紅色旅游等鄉村產業也做得越來越有聲有色。現在平均每天都有近千人的客流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河南省林州市廟荒村村黨支部書記 郁林英:普通話聽起來是一個小事,但是做起來、學起來特別難。廟荒人有決心、有恒心,也是一點一滴在改變自己。用我們老百姓的話就是,在家門口我的錢袋子能鼓起來,我覺得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李欣 張芊芊 李子國)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