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法國地理學家、作家、農業專家西爾維·布魯內爾(Sylvie Brunel)的著作《第三次農業革命》2020年在法國出版以后,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期東方出版社“世界新農叢書”將其列為重點讀物譯介給中國讀者,可謂慧眼獨到。
該書內容豐富、視野開闊、觀點新穎。書中內容既涉及到農民的職業和歷史貢獻、糧食產生和貿易、市場競爭和流通銷售、有機農業、糧食短缺、食品安全、生態和環境保護等與現代農業密切相關的話題,也有農村發展、國際貿易、生產組織、城市與地區消費者等諸多主體和相關領域的討論,觀點新穎,舉證嚴謹。書中列舉并引證了歐美各國以及亞洲、非洲等世界其他國家豐富的案例和數據,地區性、全球化意識強,體現了一個地理學家對農業地區性和多樣性的獨到理解和關注。
該書創造性地提出了“第三次農業革命”的概念。作者提出,基因編輯技術、納米技術和精準農業等新技術所帶來的更高效的生產方式、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產量,以及IT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使農業生產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發展,標志著新農業革命的時代已經到來。
作者認為,與發生在18世紀到19世紀初期的以肥料、種子和農具等新技術的普及,以及20世紀中期以農業機械化和化學為標志的第一、第二次農業革命不同,目前的農業革命是以新技術的應用、智能化農業的推廣以及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為標志的新型農業革命。現代農業技術、全球化市場、生物技術的廣泛利用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能源轉型、糧食價格上漲和貧困等問題一起,成為推動農業不斷創新發展并深刻改變世界農業格局的動因。當前人們所面臨的諸如氣候變化、糧食價格上漲和貧困等諸多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社會、經濟等多個層面的合作,包括優化農業供應鏈、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改善貿易政策等予以解決的。基于生態環境、社會文化和全球經濟視角的農業生產方式革命,能為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帶來更多可能性。同時作者指出,大量涌現的大型農業企業和產業鏈會對小型農戶和農業銷售機構造成沖擊,并認為這種發展趨勢如果過快,不僅會使小型農場、農戶受損,還可能危及農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這反映了作者對現代農業發展所持有的辯證態度,以及保護農業、農民利益就是保護人類共同利益的執中守正的農學思想。
該書較好地貫徹了客觀、理性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論原則。堅持以案例分析為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第三次農業革命可能引發的巨變、折射出的問題以及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所應持有的態度和對策,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具體理解和領會農業革命所蘊含的特殊意義,以及迎接挑戰的現實性、緊迫性、艱巨性。以事實為依據的方法論,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和說服力。
該書體現了作者對包括農業、農民在內的人類生命的強烈人文關懷。作者認為農民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是解決糧食危機的主力軍,應該致敬農民,而不是在不理解農業農民處境的情況下擅作主張,讀者可以從中認識到一個有反饑餓工作經驗的作家對現實世界中生活的人們所具有的人文關懷。當然,作為一本探索性的學術著作,本書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各種情況和條件的不同,有些問題解決起來十分復雜,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總體而言,本書對希望了解當代和未來農業的人而言,是一部有價值的著作。無論是農民、農業政策制定者還是學者和從業者,都值得去仔細閱讀,并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