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的日子。
【資料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偉大建黨精神”概念并明確其內涵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強調這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之源”。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百年來,一代代共產黨員前赴后繼、英勇斗爭,歷盡艱險、備嘗艱辛,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斗在生產、科技、教育、醫護、鄉村振興等一線,在堅守與奉獻中展現著平凡與偉大,激勵前行,奮斗不止。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有這樣一群工作生活在貴州的共產黨員,他們嚴于律己,不求回報,履行誓言,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總支部名譽書記黃大發歷時36年,帶領廣大村民開山劈石挖渠引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大發渠”(又稱“生命渠”),村民們走出了靠天吃水的困境。他說,“黨員要干就干一輩子!”
“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終身名譽校長陳立群在2016年退休后,拒絕百萬年薪,毅然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擔任校長,唯一“條件”是分文不取。上任后,他制定了《臺江縣民族中學教師課堂常規》等16項管理制度,整頓校風教風,創新教學方法,短短兩個月內學校面貌就煥然一新,得到了顯著成效,2018年,全校901名學生參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從黔東南州墊底沖到全州第一。他說,“給我百萬,不如看到一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讓我開心。”
2020年1月27日,湄潭縣人民醫院發出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倡議書,杜富佳知道后第一時間報名申請參加。兩次向單位遞交援鄂請戰書后,2020年2月21日杜富佳作為貴州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前往武漢支援。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危重病區救治一線堅守崗位,沖鋒在前,克服困難,主動作為。如今,杜富佳從醫院走進了鄉村,在湄潭縣抄樂鎮沙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杜富佳認真走訪,帶領村民一起做產業,自己做直播帶貨,與村兩委合作一起讓沙塘村在鄉村振興路上越走越好。她說,“唯有堅持。”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貴州航天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焊工特級技師姜濤傳承老三線艱苦奮斗精神,潛心鉆研焊接技術,先后參與“長征”系列火箭焊接等眾多國家級工程,共和國五次盛大閱兵、航天發射“一箭20星”、國家多個重大型號裝備研制……都是他的驕傲,但仍以一顆不變的“匠心”,為國家航天事業鞠躬盡瘁。他說,“成功總是從千百次的失敗中得來。”
全國勞動模范、航天風華公司技術顧問毛臘生,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40年來,在不停地學習鉆研下,先后主持完成多種超大型薄壁艙體試制生產、耐高溫鎂合金實際運用等研制任務,成功解決某鋁合金艙體“白裂紋”缺陷等多個難題,其中10余項課題或項目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他參與生產的系列型號導彈,先后四次亮相國家盛大閱兵儀式,接受黨和國家的檢閱。他說,“我只干好了自己該干的一件事。”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郵政集團錦屏縣分公司鄉郵遞員張林昌32年來堅持為偏居一隅的苗族侗族同胞投遞報刊、郵件140多萬件,義務為山區群眾代購農作物良種、生活用品、代取款,用書報上學到的知識教老鄉們種天麻、板栗,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被山區苗族群眾稱為“鄉郵路上的天使”和“九十九道拐上的綠色使者”。他說,“鄉親們需要我,我就得干下去!”
冷朝剛自從擔任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著群眾的期盼,找路子、排困難、謀發展。種西瓜、種大蒜、種辣椒……冷朝剛帶領村民發展起了蔬菜產業,激活了村子的內生動力,青杠壩村也初步形成了“山頂林、山腰果、山腳禽、壩上蔬”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2021年,村合作社發放務工工資170余萬元,“青杠壩田大丘,三年兩不收”的青杠壩村不復存在。他說,“把民生實事放在心上,把加快發展擔在身上。”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第三中學教師劉芳在1997年,26歲的劉芳被確診為視網膜色素變性,晶體混濁、青光眼、黃斑變性、視神經萎縮,這一年,是她做語文老師的第四年。2007年,當貼近那本撫摸過上萬遍的課本,也看不見封面“語文”兩個大字的時候,劉芳徹底失明了。劉芳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轉型擔任心理輔導教師。當時農村學校的心理輔導基本是空白,劉芳為了做好工作,還去參加了心理咨詢師課程。她建起了“芳芳心理咨詢室”為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袋”。她沒有淹沒在無邊的黑暗和痛苦里,用一顆熱誠的心照亮了身邊無數的人。她說,“只要心里有光,就能驅散生活的灰暗。”
2022年6月4日10時22分,楊勇值乘貴陽北至廣州南D2809次動車組旅客列車,運行至貴廣線榕江站進站前的月寨隧道口處,發現線路異常,果斷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列車撞上突發坍塌侵入線路的泥石流坍體脫軌,在線路擋墻和軌道結構綜合防護下避免了顛覆墜落。楊勇不幸光榮殉職,年僅46歲。楊勇在千鈞一發之際,撂下保護動車組列車和旅客生命安全的最后一把閘,用英雄壯舉譜寫了新時代鐵路共產黨員的奉獻之歌。他用生命詮釋了動車組司機手帳上的那句“最后一道關,榮辱一把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 陳祖嘉 周睿
設計 楊紹輝
編輯 段嵐茜
二審 徐然
三審 閔捷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