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25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觀之旅”預計將從7月起開始接受公眾報名。輿論認為,隨著核污水排海進入倒計時,國際社會的質疑聲和反對聲不斷。東電希望通過擴大參觀對象的范圍,獲取公眾對核污染水處理工作的理解,并為接下來的核污水排放做鋪墊。
為核污水排海做鋪墊
據報道,預計7月起,日本普通民眾就能在獲得福島縣“希望之旅”(hope tourism)認證的旅行社報名,參加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參觀之旅”。此前,該項目僅面向相關人士、當地居民和研修目的團體等。
(資料圖)
據東電介紹,“參觀之旅”的標準路線是在核電站內乘坐巴士,觀看凈化污水的“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和儲罐群,并下車從相距約100米處的高臺觀看發生堆芯熔化和氫氣爆炸的1-4號機組反應堆廠房。同時,工作人員將使用核污水瓶裝樣品為游客進行講解。
報道稱,在此次約兩個半小時的行程中,預計參觀者遭受的輻射量為0.03毫希。因此,他們將被要求穿長袖、長褲并出示身份證明。孕婦和初中生以下人群不得參加。
據東電透露,此前已有不少人參觀福島第一核電站,2018年就有約1.9萬人參觀。
福島縣“希望之旅”項目也從2016年就開始運行。該項目讓日本各地民眾實地走訪受災地區和重建項目,并與當地居民見面傾聽他們的故事。
輿論認為,東電此時擴大參觀對象的范圍,是希望獲取更多人對核污染水處理工作的理解,渲染其“安全性”,并為接下來的核污水排海做鋪墊。
今年2月,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水的排放時間定為“今年春夏之際”。按照東電此前說法,日本核污水排海已進入倒計時。
據日本廣播協會此前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計劃于7月上旬訪問日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與格羅西舉行會談后,對核污染水排海的啟動時間作出最終決定。
反對聲不斷
自從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以來,不僅在日本國內引起強烈反對,也在國際社會引發爭議。
日本漁業從業者就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會長坂本雅信22日與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舉行會談,并遞交表明漁業協會聯合會反對排放的態度絲毫沒有改變的請愿書。他說,對于漁業從業者來說,核污染水排放是關系他們生死的問題,反對當局在未獲得漁業從業者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排放。
日中共同市場促進會代表理事五十嵐義隆近日也表示,含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將來可能造成的危害還沒有得到驗證,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判斷為時過早。在判斷核污染水是否可以排海之前必須要考慮到500年、1000年以后。
在韓國,對日本“排污入海”計劃的反對聲也不絕于耳。
近期由《韓國日報》和日本《讀賣新聞》共同發起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超過83%的韓國民眾反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其中,30至39歲年齡段群體持反對意見的比例超過94%。
韓國民眾還持續舉行集會抗議核污水排海計劃。6月12日,來自韓國各地的數千名漁民在首爾國會議事堂附近舉行大規模集會,敦促韓國政府積極保護韓國漁民權益。主辦方稱,如果核污染水排海成為現實,韓國約10萬漁民的生計將遭受嚴重沖擊。
6月24日,韓國市民團體“阻止日本放射性污染水排海全國行動”在首爾市政府附近舉行今年5月以來第三次大規模集會,反對日本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敦促日本政府在陸地建設更多保管核污染水的設施。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六月理事會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3屆會議上,中方代表也多次敦促日方切實負起責任,以科學態度直面國際社會正當關切,不要讓福島核污染水長期危害國際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
學界質疑
為何外界反對聲不斷?輿論指出,雖然日方堅持把經過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稱為“處理水”,認為“處理水”已達標可排,但國際社會和學界對核污水處理裝置的安全性、有效性與可持續性始終存有疑慮。
《自然》雜志(nature)網站22日稱,福島核污染水被64種放射性核素污染,最令人擔憂的是那些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的核素,包括碳-14、碘-131、銫-137、鍶-90、鈷-60、氫-3(氚)。其中一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相對較短,但其他核素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衰變,例如碳-14的半衰期超過5000年。此外,alps也并不能去除碳-14和氚。
科學家擔憂,核污水可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尚未探明的長期影響。
去年12月,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就發表反對核污水排海的聲明,稱缺乏足夠和準確的科學數據來支持日本的安全主張。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教授、海洋生物學家羅伯特·里奇蒙也多次表達擔憂和質疑,認為推動核污水排海的人并沒有證明這對海洋健康和人類健康是安全的。他表示,海洋生物可能會削弱稀釋的作用。放射性核素將被海洋生物攜帶,隨著較大的生物吃掉較小的生物,放射性核素可能會集中在食物鏈中。
里奇蒙是太平洋島國論壇聘請的第三方專家組中的一員。該專家組此前在一份調研報告中稱,對于放射性氚在海洋中轉化為有機結合氚(obt)后對海洋生態的“長期影響”,東電并沒有提供評估說明。
該專家組指出,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在技術上落后于時代,在生態倫理上不正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不是一國一時之事,必須三思而后行。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本文作者:裘雯涵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