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辰新能”)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此次融資金額近億元,投資方為知名投資機構海松資本,這是星辰新能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融資。
星辰新能專注于長時儲能領域,聚焦全釩液流電池細分賽道,被業內稱作全釩液流電池新秀。
據了解,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星辰新能創始人兼董事長柳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和受益所有人,柳娜是金融出身,有著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同時也是達麟資產的創始人,曾任職于中金投,中投圣泉,和君資本等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司股東有北京數冠科技有限公司和海盛私募基金,以及北京簡單星辰科技中心等多個有限合伙公司。
星辰新能依托于中南大學技術和工程技術能力,在長時大規模液流儲能領域,自研的全釩液流儲能系統,覆蓋電解液、電堆及核心部件、儲能系統等產品的研發制造,并提供儲能綜合解決方案。
星辰新能的首席科學家是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素琴,同時也是湖南省“釩儲能電池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液流電池標委會成員。值得一提的是,劉素琴是國內最早從事釩液流電池研究的專家之一,其團隊包括副教授、博士等共30余人,聚焦成本下降以及性能提升等問題,長期專注全釩液流電池的研究。
公司總部及運營中心位于北京,生產制造總部落戶于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研發和測試中心設立在長沙。公司的核心產品包括: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電堆、電解液等。
短短兩年發展時間,星辰新能的產品的應用場景已經涵蓋了發電側、電網側和工商業儲能用戶,以及地方共享儲能項目。目前,公司已經與多個大型電力集團以及地方工商業用戶進行合作。
新老聯手
大規模長時儲能的需求不斷增加,星辰新能選擇全釩液流儲能賽道,除了全釩液流電池與其他材料相比較優,跟自身稟賦不無關系。
雖然在液流電池這個賽道中,目前有超20種技術路線,包括鐵基、鋅基等等,但是對于“儲能新秀”星辰新能來說,一方面是擁有全釩液流電池的自研技術,具備全釩液流電池研發生產能力,其在石煤釩礦上也有業務布局;而另一方面,全釩液流電池在國內已經發展了超10年時間,裝機規模也比較可觀,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所以全釩液流電池技術路線對于星辰新能來說更合適。
而作為投資方的海松資本關注新能源領域已經有較長時間了,不僅在2023第一財經產業投資榜中獲得年度新能源產業投資機構TOP10,還在早些時候,就已經投資了蜂巢能源、衛藍新能源、中科海鈉等新能源企業,完成了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以及鈉離子電池的布局。
海松資本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專注于硬核科技領域的老牌投資機構,海松資本將投資重點放到了高新技術企業和硬核技術公司,主要投資快速發展的未上市企業,或者是具備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目前海松資本已經累計投資近百家企業,管理資金規模預計超過百億元人民幣。根據海松資本過往投資情況來看,其投資選擇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投資有自主技術的企業,二是重視企業早期投資。
※圖表:海松資本投資情況(不完全統計)
隨著新能源迅速發展,長時儲能需求不斷增加,海松資本對于新能源領域高度關注,再結合其投資特點,知名投資機構海松資本此次投資星辰新能,加碼長時儲能,布局全釩液流電池的動作其實并不令人意外,星辰新能的“新”和技術儲備都符合海松資本的選擇條件。
海松資本CEO、管理合伙人陳立光表示:“在雙碳戰略和能源轉型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已進入新階段。長時大規模儲能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要素,其中全釩液流儲能系統將發揮顯著的推動作用。”
星辰新能今年一系列動作不斷,行業關注度漸高。就在上個月,星辰新能宣布其全釩液流吉瓦級工廠在常州落成,項目建成后,最終總產能可達到3GW。半個月后,星辰新能在CIES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發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高效率全釩液流電堆,具介紹,該電堆能效超過85%,25000次循環后無衰減。
而此次由海松資本投資的資金將用于支持新一代儲能系統產品及關鍵材料研發、擴大全釩液流基地產能,此次融資將加快星辰新能的擴產項目建設速度,進一步深化其在液流儲能領域的布局,強化行業地位。
蓄勢待發
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增長,電力轉移的需求也在增長,為了保障日度、季度之間,甚至更長時的電力供應穩定安全,長時儲能需求爆發。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2050年,長時儲能儲電量將占到全部儲能儲電量的95%。
由于鋰離子電池應用于長時儲能本身具有局限性,再加上儲能領域的安全標準趨嚴,全行業安全意識提高,以及除鋰離子電池外的其他技術路線,比如液流電池的技術發展加速,液流電池等其他技術路線就更適合應用于長時儲能。
液流電池相對鋰電池不僅有更高的安全性,基本不會發生爆炸燃燒,還有更長的壽命,充放電基本在15000-20000次以上,使用壽命超過20年,并且應用場景更多。
※圖表:部分液流電池參數
往年,儲能領域鋰電池“一家獨大”,液流電池不被關注,根據中國發改委2023年2月15日發布的《2022年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有關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中,液流電池儲能1.6%。
今年來,多家液流企業融資消息多、擴產動作不斷,據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個月建設的項目規模比前幾年加起來還大,甚至有業內有聲音認為,2023年就是液流電池儲能發展騰飛的元年。
3月,從事鋅鐵技術路線的液流電池制造商、獨角獸企業緯景儲能完成6億元A輪融資,由國合新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海大橫琴集團聯合領投,大橫琴集團背后是珠海市國資委,而國合新力背后則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而緯景儲能已經在多地建設布局了吉瓦級工廠。
4月,從事全釩液流技術路線的電池制造商大連融科宣布完成由君聯資本領投,大連金投、原股東熔拓資本及其他多個投資人跟投的超10億元B+輪融資,融資用于擴產和研發投入。
而今天星辰新能近億元Pre-A輪融資,同樣用于擴產。目前,我國多個大型電力集團已經開始建設布局百兆瓦級別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
但是,在一片大好的形勢面前,液流電池的一些問題也亟待解決,液流電池最大的缺點就是安裝成本較高,這給了許多投資者一個“下馬威”,前期投資、成本回收、經濟測算、投資回報率合適不合適,這些都是需要著重考慮的。除此之外還有能量密度相對比較低的問題等等,中國化物電源協會秘書長王澤深曾公開表示:“全釩液流電池還存在能量密度低、工作溫區窄、初始成本高的瓶頸,未來有待技術的進步予以解決。”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