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周末特約主筆 謝不明
全球多地拉響高溫警報。
(相關資料圖)
美國南部從亞利桑那州到路易斯安那州氣溫都飆升至37.8℃,得克薩斯州近期已經有2人因高溫死亡。印度媒體6月19日報道,北方邦和比哈爾邦過去幾天接近170人死于高溫酷暑。那里的氣溫一度高達47℃。
6月18日,在印度北方邦伯利亞,一名老人被送至醫院
實際上,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熱浪就襲擊了北半球多個國家。4月份越南氣溫達到創紀錄的44.1℃;5月份馬來西亞多地發出一級熱浪警報;6月底西班牙南部多地氣溫達到42℃以上;7月份墨西哥也將迎來45℃高溫。這一切都預示著,久違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再度出現。
厄爾尼諾發生在太平洋的赤道地區,主要標志是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升高,進而影響大氣環流、降水分布,最終引發洪澇、干旱、颶風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每隔2至7年發生一次,每次持續時間在9至12個月。最近的一次出現在2016年,當年也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為炎熱的一年。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報告,這一輪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比預計的提前一至兩個月,而且到今年冬季,有超過50%的概率發展為“強厄爾尼諾”。而未來五年,有98%的概率將出現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
6月27日,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郊一家住戶院子里的溫度計顯示,當時溫度已超過45℃
多位氣候專家預計,厄爾尼諾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氣候問題,它還會給社會、經濟甚至生態帶來持續的次生災害。
受厄爾尼諾影響,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將出現“西旱東澇”的局面。地處西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本身就是易發森林火災的“體質”,再疊加高溫和干旱,山火指數很容易就會爆表。而地處東太平洋的美國已經遭受嚴重的風暴襲擊,截至6月25日晚,美國中西部和俄亥俄河谷地區至少有70多萬人斷電。
不管是干旱還是洪澇,都會讓太平洋沿岸的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谷物生產國和出口國面臨減產風險,進而影響農作物和非燃料大宗商品價格。根據歷史數據,厄爾尼諾開啟后的一年之內,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價格累計上漲約5.3%。更有國外高校研究顯示,未來5年厄爾尼諾將給全球經濟造成高達3.4萬億美元的損失。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強調,全世界都應該針對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做好準備。
用電部門和醫療機構要制定極端高溫天氣下的應急預案,政府也要提前作出統籌部署。印度就是一個反面典型。面對6月中旬的極端高溫,匱乏的公立醫療系統和缺失的災害預警機制、落后的基礎設施導致大面積停電停水,以及僅24%的家庭空調擁有率,讓印度人民陷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若要長期對抗厄爾尼諾的負面影響,各國政府還需要持續宣傳,倡導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同時也要建設高溫適應型社會,提前規劃好能源、糧食、災害等應急機制。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新華社
責編 | 冷爽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9 92583 5@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