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姜琳)記者29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了解到,我國博士后制度經過38年的發展,截至目前,共設立近770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涵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累計招收博士后人員約34萬人。其中,2022年招收人數創新高,達3.2萬余人。
博士后不是指學歷,而是有聘期、可流動的青年科研人員。一大批博士后青年人才的培養造就,將為我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人才支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博士后制度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絕大部分出站博士后成為單位的領軍人才和科研骨干,有150位院士在國內從事過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年來,博士后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博士后工作從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擴展至企業、園區,研究領域發展到13個學科門類的110多個一級學科,并鼓勵跨學科招收、培養復合型博士后。為適應企業對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需要,相關部門啟動實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備案制改革,設站更加靈活高效,自2022年實施備案制改革以來,新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98家。
經費保障是支持創新創造的重要因素。截至6月中旬,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累計投入資助經費約15億元,遴選資助2500名優秀博士后,逐漸形成品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累計資助83億元,資助博士后近12萬人,近年來申請人數和資助人數屢創新高。此外,中央財政、相關地方、設站單位及社會資金等多渠道投入機制日益健全,共同推動博士后事業發展。
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快。2012年起開展的“博士后科技服務團”活動,通過人員培訓、技術服務、項目對接、成果轉化等形式,為中西部等省份需求單位開展實地科技服務,至今已舉辦110余批次,對接服務項目近20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