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潭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紅星村,是整個沙溪古鎮水系的源頭。潭水清澈見底,岸邊綠樹成蔭,潭中有魚,黑白紅黃均有,神秘而怡然自得。潭中有一孔橋,偶有幾個游客駐足,拍照小憩,仿佛走進了現實的“小石潭記”。
沙溪紅星村白龍潭。王琪敏攝
潭邊有個“守潭人”在津津樂道地與游客講述著白龍潭的故事,潭水潺潺流進村落之中,養育了整個紅星村。
【資料圖】
紅星村有村民約900人,過去村民們每家都有一個大水缸,每天早起或者晚上睡前就去白龍潭取水,把大缸灌滿,以滿足家庭日常用水需求。但由于山區的地理限制,加之人口的不斷增長,傳統的肩挑馬馱的取水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日常用水需求。
劍川縣水利部門對白龍潭水質進行檢測,發現其符合飲水安全標準,且白龍潭出水量穩定。2017年底,紅星村委會采用村民自發籌集資金和相關部門援建資金的方式,啟動了飲水工程,全村男女老少齊出動,修溝渠,埋管道,實現“家家戶戶有自來水”,也讓村民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生活用水解決了,但生產用水依然是難題。紅星村的村民大多依靠種植農產品養家糊口,春耕時節,雨水較少,歷史上也是“十年八旱”,農田又大多地處山地,如何澆灌作物農戶犯難。
近年來,沙溪鎮不斷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劍川縣煙草專賣局也積極參與其中,2018年8月,正式立項劍川縣沙溪鎮紅星村引水溝工程,建設竣工驗收后移交給所屬村落進行管理,并補貼資金用于對水渠水窖的維修養護。紅星村委會每年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水渠疏通,保證水窖蓄水充足,以確保各種經濟作物按節令移栽。
除了紅星村引水溝工程,2018年以來,劍川縣煙草專賣局相繼為當地旱區建設了68個灌溉水窖,修建了三萬五千多米溝渠,煙水工程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同時科學制定生產投入補貼政策,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綜合配套,加快推進現代化、機械化農業建設進程。2023年,該局投入51.7萬元補貼資金,用于推廣新技術、專業化服務和防災減災。
“以前遇到干旱天氣就沒有水,鄉親們來回挑水要走五十多分鐘;現在水窖水渠都建好了,生產生活用水都比原來方便多了。”紅星村村支書瑜永昌一邊用盆接水洗菜一邊高興地說。
村民們看著水“嘩啦啦”流進水窖,自家田地里的莊稼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豐收。政府和企業及時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撐,在充分發揮水窖溝渠作用的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農業基礎設施合理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農業現代化、綠色化發展等關系到村民一家一戶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目前,白龍潭也穩定地為3500余畝農田提供了灌溉用水。
隨著地方“三農”工作的持續開展,劍川沙溪紅星村的水利事業迅猛發展,同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登山、騎行、露營等鄉村特色戶外運動產業,推動體育與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創收,為鄉村經濟賦能。(王琪敏、洪瀅)
來源:大理州煙草專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