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美國收緊對華核電產品出口管制。”路透社18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美拜登政府已加強對向中國出口核電站材料和部件的管制,聲稱這將確保相關產品僅用于和平目的,而非用于核武器擴散。報道對此炒作稱,該舉措是中美緊張關系的最新跡象之一,兩國近來在間諜指控、人權等問題上發生沖突。
關于上述舉措的具體內容,報道稱,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BIS)已要求出口商在出口用于中國核電站的某些發電機、容器和軟件時,必須獲得特定許可證。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也要求出口商在出口特殊核材料和原材料時必須獲得特定許可證。
報道稱,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表示,拜登政府認為,這一做法對“確保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加強共同防御和安全是必要的”。一名美國官員還稱,這一舉措是受美對華總體政策的影響而作出的。
路透社提到,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對上述舉措作出回應。劉鵬宇表示,中國堅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并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的義務。他表示,中國反對將地緣政治利益凌駕于核不擴散之上。
此外,報道稱,美國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核不擴散專家埃德溫·萊曼表示,上述舉措變化“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并懷疑中國核武器計劃會因此受到實質影響。
美方被曝對華核電產品出口管制之際,8月9日,美總統拜登簽署新的對華投資限制行政令,宣布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這三個領域被認為是“中美科技競爭的核心內容”。根據規定,美國財政部將制定相關細則,明年正式實施。同月10日,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發言人相繼表態,對美方執意出臺對華投資限制措施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將保留采取措施的權利。”
在美國國內,這一行政令引起褒貶不一的評價。美國國會的一些民主黨人自然叫好,而共和黨人則批評其“太遲”“弱于之前流傳的版本”或“漏洞百出”“簡直可笑”。曾在奧巴馬政府工作的美國投資家史蒂文·拉特納稱:“這只是政治符號而已。中國資本充裕,美國禁止投資起不到任何作用。”此外,據媒體報道,因擔心制裁帶來的銷售損失,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首席執行官上月曾前往華盛頓游說,試圖說服拜登政府推遲或縮小限制。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原本計劃的投資限制還包括對電動汽車行業的投資。美國新澤西州櫻桃巷投資公司合伙人梅克勒認為,美中之間的技術戰爭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似乎也不那么希望過于惹怒中國。